第38节(1/2)

作品:《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家里永远闹闹腾腾的,确实比我们几个老的在家有意思。”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林叙他们先坐车到镇上,再到县城,最后到了宁安火车站。

    从宁安火车站开往海城的全价火车票是7块5,他们坐的是特快硬座,要在火车上度过好几个小时,上辈子林叙也坐过宁安到海城的高铁,全程才一个小时。

    林文华带了水和包子,兜里还有外婆煮好的茶叶蛋,上车之后几人才发现,原来火车已经有免费的热水供应了,几人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听村里坐过火车的人说,想在火车上喝热水,就得花钱买茶水票。

    “这座椅比咱们家的还软。”林文华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看着四周。

    这次出门,三个人身上都带着钱,他是唯一的大人,要把林叙和林培都照顾好了,天黑之后,林文华手护着口袋,又盯着所有靠近他们的可疑人员,生怕钱有个闪失。

    好在这一路上还算顺利,林叙也没觉得有谁比较可疑,乘客们都是大包小包扛着一堆东西上车,车上也有年轻的面孔,林叙怀疑都是去学校报到的新生。

    火车开得不快,中途一直有人上车下车,车子上的气味不太好闻,所以林叙也没怎么吃东西。

    就这样,他听着火车隆隆的声音,看着眼前的风景不断变化着,在小睡了一觉之后,海城站终于出现在了他视野之中。

    上辈子林叙来过不止一次海城,地标建筑就去过好几回,然而,在这座城市读书的记忆他却从未有过。

    这是他重来一次的人生,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读大学的经历。第28章

    入校

    海城有好几座火车站, 即使在这个大多数人坐不起火车的年代,沪宁线依然是整个国家最忙碌的列车线。

    林叙几人在海城北站下的车, 出站后没过多久,几人就看到了交大迎接新生的横幅。

    “海城大学的横幅在那儿。”林培朝另一个方向指了指。

    第一次来海城这样的大城市,林文华心里有茫然,有忐忑,年纪大并不代表见识广博,他内心远不如表现得那么从容。

    然而,在看到横幅上写着的“海城交通大学”和“海城大学”字样的一瞬,他的脊背立刻挺直了。

    车站里来来往往这么多人,有多少人是送孩子来读书的?

    到了接站点, 林叙把行李放下,给接站的学生看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学校派了车来接他们这批新生, 到了直接上车就行。

    “那位同学也一起的吗?”接站的学生问。

    “他要去海城大学。”

    那学生闻言露出诧异的目光, 海城大学和交通大学都是海城本地的知名院校, 常年争第一第二的位置,林叙和林培两人一起出站,说明都是今年考来海城的新生。

    同一个地方来的,能同时考进海大和交大可不容易。

    “怎么不报考我们交大?”接站的学生开玩笑道, “交大可不比海大差。”

    “他考的数学系。”

    林叙解释了一下,对方立刻就明白了,因为学科设置的原因,交大数学系被整体调整到了海城大学和师大, 现在的交大是没有数学系的。

    接站人递给林叙一个小册子, 上面印着简单的学校介绍,譬如交大现在有25个工科类专业和7个研究室, 还有新生入学时的一些基本信息,譬如阅览室的使用,吃饭用的粮票菜票,还有公费医疗的办理等等。

    林文华刚刚和林培商量过了,两人先送林叙去交大,等把林叙安置好了,他俩再去海城大学。

    车上位置够坐,林叙坐下来不久后,汽车就发动了,林叙和林培都好奇地看着窗外的街景,林文华一开始还有点大人的矜持,过了一会儿,终于也忍不住看了起来。

    车子上坐着的都是这一批入学的新生,有年轻一些的,也有年纪明显比林叙大一截的,新生们来自天南海北,彼此并不熟识,大家的性格看起来都很羞涩,一直等汽车开到了校门口,车里都安安静静的。

    眼下的交大校门是一座古朴的红墙建筑,校门前的道路边伫立着两行白色栏杆,看着并不是很气派,进了校门,学校里还贴着很多前几年的标语,不过各个角落充斥着的新生欢迎词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一丝亲切。

    林叙他们进了校门,自然有人引导大家找到对应的宿舍,路过教学楼的时候,接站人还会告诉他们这是哪栋教学楼,哪座实验室,可一路走马观花看下来,林叙什么都没记住,光顾着


    第3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