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2/2)

作品:《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和林培,想请两人帮忙介绍介绍复习经验。

    今年公社没有办培训班,除了林叙他们这几个考得特别突出的之外,其他人的成绩都只是平平。

    公社打算给78、79两届考生办个培训班,等到了80届以后,就都是正常入学的高中生了,该怎么应对高考,学校会教的。

    对这些要求,两人都没有拒绝。

    复习这事,最难的其实是起步,课本太久没捡起来,也没人教他们从哪里开始复习,都得靠自己去摸索。

    两人回忆的考题也都交到了培训班,算是最朴素版的真题——等以后,考题出得越来越成熟,英语也会被纳入必考科目,他们这一届高考会成为历史,真题也会慢慢毫无参照意义。

    讲题之余的其他时间,林叙和林培都在家看书,两人从赵海平那边借了一堆书回来,还有从废品回收站淘的,主要是小说,也有些纯文学的作品,不少书林叙都没有读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红旗谱》《金狮镇》……对于文艺青年来说,这些书过于无聊了,不过林叙毕竟自未来而来,他内心对这些书并没有强烈的排斥感。

    他从前一直以为这个年代的书很少,可仔细去找的话,会发现可读的书很多,只是这些书的题材相对固定罢了。

    ……

    宁安市铁路宿舍。

    新年刚过,铁路员工却并没有都歇着,该上班的还在上班,不过家属区这片倒还是热闹,一栋楼上下住得太近,该有的摩擦不会因为过年而消失。

    车辆厂暂时没有开工,学校也关着,汪爱民整个春节都在家休息,直到大年初七,他才收到了林叙寄来的信。

    信上的内容很简短,汪爱民很快就读完了,在读到“海城交通大学”几个字时,汪爱民快速起身,往袁秀萍家走去。

    初七了,袁秀萍和爱人郑平方都在家,见汪爱民上门,两人很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老汪,吃了没?”

    “吃过了。”汪爱民把信拿出来,“我今天过来,是要和你们说个好消息,看,顾叙他考上大学了!”

    “真的?”袁秀萍露出了笑容,“这孩子不容易,这次居然一考就考上了,考的哪里的大学?”

    “你猜?”汪爱民卖了个关子。

    袁秀萍猜了一两所大学,汪爱民都说不对。

    今年铁路宿舍这边考上大学的就一个人,考的也不是什么名校,看着汪爱民笑意吟吟的模样,袁秀萍心念一动:“难道是宁安大学?”

    在省内,宁安大学一向稳坐头把交椅,就


    第35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