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节(1/2)
作品:《七零年代文工团+番外》
…有人会私下偷偷卖煤给他?”
“不好说,不过既然根本结不成同盟,那就只能釜底抽薪了。”
“釜底抽薪?你要自己去对付苏全生和他背后的人?”宋知时倒吸了一口凉气。顾淮什么都好,就是当兵当太久,总是习惯把老百姓的责任加诸于自己身上。
顾淮唇边浮现淡淡笑意:“当然不会,你想什么呢,我既然出了主意……那自然得让他们出人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知时除了日常去文工团排练以外,休息的时间几乎闭门不出,警惕着会不会有“仇家”找上门。
宋知时细细算算,似乎从重生至今,好像也没过过几天安稳日子。
顾淮出手是速度很快,在煤炭价格还没有跌到谷地的时候,率先联络了几名被苏全生挤垮的煤老板。他知道,所谓的共同利益都是虚的,所以也压根没想去跟那些大老板合作,只有真真实实受到迫害的人,才会想要反击。
苏全生这么嚣张是有理由的,他虽然家境贫寒,却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娶到了商阳本地一所银行行长的女儿,在老丈人的支持下,苏全生顺利地开了一家水泥厂。
但苏全生并不安于现状,他从小在煤矿长大,又从老矿工父亲那里知道了煤炭行业的现状,认为此有利可图,便说服了老丈人拿到了一笔资金……
不得不说,苏全生确实有点眼光,但是不多。煤炭行业利润确实会在未来的二十年会呈井喷式增长,尤其是02年到12年这个黄金时间段,但高利润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殊不知,多少煤老板就倒在这条“暴富”的路上。
好在这位行长也并非铁板一块,触及法律底线的事情没少干,很快就被众人齐心协力送进了监狱。
没有老丈人这块虎皮,苏全生的资金链也很快出现了问题,苦苦坚持了一阵子,他也跟着一同进了监狱。
由于这件事是顾淮牵的头,很快他的事迹便在河洛周边几个煤炭城市传遍了,大家再也不敢小瞧这个新入行的年轻人了。
三年之后,顾淮又买下了一处新的煤矿。并且在这个矿上发现了一种新品种的煤。
这个品种的煤炭,不但储备量丰富而且品质优良。而且相比国内其他煤炭产区的煤而言,这种煤95%以上是侏罗纪精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特点,其有害元素氟、氯、砷含量特低。☆
由于该品种是在商阳发现的,因此被取名为“商阳煤”。
靠着这个新品种,顾淮很快就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并且狠狠地发了一笔财。
顾淮从宋知时口中得知了未来三十年的政治实时和经济变化,始终稳稳地驾驶着这艘轮船,在大部队煤老板都坐过牢的情况下,他时刻遵守法律,从不触及底线。
他知道这一行不可能做一辈子,所以把手里的煤矿当成一块跳板,一次又一次抓住时代的机遇,投资、拼搏、努力,他的财富呈几何增长,最终到达了一个天文数字。
*
宋支书回到陕甘煤矿文工团,最高兴的人莫过于以前那帮老伙伴了。
从他们嘴里,宋知时也知道了如今文工团的处境。
两年前,政府组织成立了公立性质的歌舞团,陕甘煤矿文工团的地位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毕竟它虽然也是当年政府牵头办的,但所属权却属于煤矿。
这几年,比较厉害的演员,要么退了,要么转行了,不然就是跳槽了,留下的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演员或者混日子的文职人员。
所以宋知时抛下首都的一切回来,所有人都非常不理解。
对此,宋知时只是笑笑不说话。
他简单收拾了一些礼物,率先去拜访了老师。
朱芳婕没有房子,一直都是住在团里的宿舍楼,后来这些房子也算是分给员工了,放以后这房子肯定是不够看的,但现在看起来,起码也算是个楼房,就是简陋了一点。
朱芳婕对这个钟爱的弟子轻率回来的行为,是又气又欣慰,一个劲儿地劝他回首都,实在不行也可以去省城。
可宋知时做的决定,一单下定决心,那便是谁也不能更改。
朱芳婕被磨得没了脾气,忍不住点了点宋知时的脑袋瓜子:“你啊你,真不知道你到底图什么?”
宋知时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拖出,末了告饶道:“到时候还老师您重新出山,帮我一把呗!”
朱露莎答应重新出山,宋知时底气足了不少,他出了一笔钱,从
第310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