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节(1/2)
作品:《契弟[种田]》
下来。你说赚钱,他是爱赚钱,但他绝不贪钱,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白秋发现食肆带给他的快乐远不止于此。
他喜欢做吃的,喜欢别人吃他做的吃的露出笑容,喜欢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坐在他的饭馆里吃饭,或者不是一家人,天南地北的聚在这,刚巧拼了个锅,在拼之前几个人还不认识,拼之后就成了能畅聊并且相见恨晚的好朋友。
这是多么美好的事,这么多美好的时刻发生在他的食肆,让白秋觉得,自己终于活着做了点事。不再是靠人养,惹人非议的扫把星,他给临水镇的人带来了美食、欢乐,赚来的钱,不光养活了他自个儿,平时闲来还能多做好事。临水镇新建的龙王庙就是白秋和几个商户出资弄的,修桥,铺路,还有好多好多,其中白秋最得意的便是八年前他们收养了白蓝。
那时他们刚到沛县不久,用全身的银两开了个只足三灶的小食肆,在那个小食肆,白秋熬出了他第一款汤锅,用猪骨和葱卷,一出锅,下进去白菜豆腐块,白蓝就来了。
彼时的白蓝只有十一岁,还是个小乞丐,因为常年乞讨,吃不到什么好的,虽说有十一岁,看着倒像将满七八岁,白秋留他在三口灶三口锅的小食肆了吃了人生第一场热乎饭,之后,他便留了下来,没有名,也没有姓,跟了白秋,白秋给他起名白蓝。兜兜转转八年,如今白蓝也十九岁了,出落的是个活泼伶俐的小哥儿,白秋预备着将来等自己老的走不动道了,就把食肆交给白蓝。
想不到他和男人厮混了一辈子,临近四十还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尽管不是亲生,白秋也知足了,这些美好都是食肆带给他的,他时刻记得,八年间,三口灶的食肆变成了十口灶的食肆,白秋的心血在这;十一岁的白蓝长成十九岁的白蓝,白秋的心血仍在这。他承认,为了这令人快乐到晕眩的满足感、被需求感,他一定程度冷落了锦玉,但……
白秋紧了紧衣袖。
四十岁的他真的一点也不想耽溺于床笫,人们都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锦儿三十成了狼,他四十却没能变成虎,反倒还是那只老兔,从前当兔子要趴在炕头撅屁股,现在,他吃素。
“我们,我们过段时间再想,兴许是,你火气太旺……”
下定决心以后要经常吃素,并把吃素当成习惯的白秋当着锦玉的面就胡言乱语。
“其实我们可以去看看大夫。”
在他说出这句话时,锦玉彻底炸了。
“去你的败火!去你的大夫!”
连最后通牒都宣告无效的男人歇斯底里地跺脚怒吼,白秋则是继续委屈地一缩脖,却在小门帘掀起的瞬间转换了笑脸。
“崔小姐,你来了~”
*
晚上的新锅小柿子辣椒,是白秋主做,锦玉帮着。
你可能会问,锦玉不是走了吗?不是甩手不干了?不是要给食了言,拒绝履行契兄弟义务的白秋以颜色吗?怎么又回来了?
那你可问对人了!自从锦玉年纪到了开始频繁地欲求不满,诸如此类的戏码,就和花楼美人常年抛千金但求一睡,吃饭客人常年缠白秋想做光屁股乱撞的好兄弟一样,司空见惯。
白蓝摊手叹了口气,见证了他那两个爹第七百零一次吵架和七百零二次和好,和好的关隘,当然是他锦爹妥协,也不知他锦爹答应了他秋爹什么,每次秋爹一抬手指,锦爹就没戏唱了,寒着张脸跟在秋爹后面去招待人,刚刚是崔小姐,现在琼大娘也到了。
“这个柿子汤,还真是酸酸辣辣的开胃好吃,秋哥儿,怎么弄的,教教我这个老太婆,回去了给我家娃儿也弄,新媳妇怀孕了正喜欢吃辣,我正愁没啥给她嚼嘴呢。”
琼姨才嘬了口汤,放下勺就扒着白秋向他讨方子。这方子嘛,肯定是不能教的,每一款锅子的汤底,都是他们食肆的财富,就跟药铺的药方,是他们吃饭的本事,除非把店兑出去或收了徒弟自己退了,否则,这方子白秋是要捏手里一辈子的。
琼姨也不是不了解这一点,所以她说完又补充一句,来个略略的就行。
略略的还是没问题,白秋扫见琼姨家的新媳妇,才过门的四枪头家的小媳妇,算算日子好像也就来了小半个月,但见肚子,却是有三个月大了,原来是奉子成婚。
白秋在心里偷笑着,看那小媳妇笑容同样甜蜜可掬,更是为他俩高兴。
这又是他们食肆见证的一桩好事!
想到这,白秋甜滋滋地开口,同时手上做着示范,“去买点新鲜柿子,去皮切块后焯水,就着
第227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