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1/2)

作品:《桃花令[朝堂]+番外

    ,宇文煊认为要多听文武百官的意见,所以鼓励所有官员有言直谏,只要是在奉天殿朝堂上说的话,他就不会治罪。

    至此十年,变成了这个局面。

    宇文煊不知道萧复要退位,竟是这么猝不及防就宣布。

    他下意识看向了林首辅。

    只有林首辅淡然处之,平静站立,想必是早有商量。

    摄政王退位,太皇太后吃斋念佛,皇权又集中在他的手中,对皇帝而言是好事。

    可宇文煊却总是忍不住想起黄指挥使说的话——

    宇文煊曾暗中派人查明母妃下蛊暗害父皇的真相,查了多年,暗卫禀报,在金陵发现有锦衣卫刺青的男子。

    经过查证,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黄威在金陵现身。

    此人模样已是大变,留了一脸邋遢的胡须,狼狈不已,他险些认不出来,认不出这是先皇最看重的锦衣卫前指挥使。他命人将黄指挥带走,暗中出宫见了他。

    宇文煊站在见不得光的暗处,出声道:“黄指挥,我让人带你来这里,是因为我有一事不明。”

    “陛下是想问当年的事么?草民恭候多时了。”纵使被绑在墙上,满脸胡子拉碴,仍然掩盖不住眼里沧桑的阴莺。

    少年天子负手而立,被一语道破身份,却仍气定神闲,声音平静无波:“黄指挥说吧。”

    黄威仰头大笑,笑到最后,甚至有些发苦。

    “草民如今只是一介庶民,隐姓埋名多年,今日终于有机会,将真相告诉你了!”

    宇文煊死死盯着他,没有出声。

    黄威道:“当年,您的外祖父徐徽徐阁老,和您的母妃徐贵妃娘娘,被构陷以蛊毒害死先帝,这些都是萧复的阴谋,草民追查此事数年……”

    黄指挥那日的话,就像一根刺一样埋在宇文煊心底两年了。

    或者说,十年了。

    他幼时就曾怀疑,可那些怀疑,不能构成证据,大皇兄和三皇弟还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可他没有母亲了,他在宫里,只有皇父。

    若不是皇父领兵镇压,赵王早就反了!

    就算是怀疑,宇文煊也不能说,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如履薄冰这些年,甚至亲手将皇父的枕边人林子葵提拔成了当朝首辅。

    当然,林首辅这个首辅之位,坐得是令人心悦诚服,十年间功绩无数。

    摄政王宣布要退位让权,朝中老臣表达了惋惜之意,不过倒没人真的挽留,顶多有人流几滴薛定谔的眼泪,喊:“千岁,千岁……”

    萧复:“差不多行了,本王是退位,又不是死了。别哭丧。”

    百官噎住,没人再哭。

    林子葵好笑地以掌抵唇,笑但是并不笑出声。

    比起不好接近的摄政王萧复,性子仁德的万宣帝,更受朝臣拥护。如今万宣帝已彻底成长,萧复再不退位说不过去了。

    当夜宫宴后,神武门外,萧复碰上了当朝首辅的马车。

    林子葵修长白皙的手指撩起丝帘,往外看去:“王爷可是回府?微臣捎你一段路。”

    “林大人好心,本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萧复一步上了马车,把赶马的黑衣青年挤开了。

    金樽让开一条缝。

    萧复才进去。

    时年二十五岁的金樽,脸上五官已完全脱离孩子的框架,往年萧复还经常说他怎么不长高,武功见长,脸还还那么幼稚。

    结果金樽过了十五岁身量开始疯长起来,如今比他家王爷还高,高鼻深目的突厥人模样显现出来,都晓得这个突厥侍卫是首辅的身边重用之人。

    也有人因为此事怀疑过林子葵是不是暗中勾结突厥,当朝参了他一本。

    摄政王“哦”了一声道:“那个突厥侍卫是本王当年在关内时救下来的孩子,林大人培养成了侍卫,你有问题?”

    参林子葵的官员吓得磕头认罪。

    金樽跟了林子葵这么些年,主子的话他偶尔都不听,对林子葵却是百依百顺。

    林子葵让主子上车,金樽也只好让开,若林子葵没说,金樽还要问一句:“让不让王爷上来?”

    他听了不少两人的墙角,政事有,闺房话也有。

    现在在马车里,说的是国事,准确来讲,在说万宣帝的事。

    “煊儿暗中查当年真相,他以为我这个皇父的不知道么。”当年萧复留黄指挥一命,就是为了今日

    不让宇文煊查到,他心头永远不会平息。

 


    第13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