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节(1/2)
作品:《风起长安[女扮男]》
问道:“怎么回事?”
周世良摇头,“察事厅的眼线只说这伙人是突然冲出来的,脸上裹着黑巾看不见面容。”
苏荷攥着拳头,眼里充满了愤怒,“魏夫人多好的一个女子,怎会与人结死怨呢。”
“他们是冲着裴宁去的。”李忱起身道,“朕早该想到。”
苏荷回头,“是因为新政吗?”魏莹之事,让她不免也担忧起了李忱。
“增派禁军前往裴宅。”李忱吩咐道。
“喏。”
元兴十一年,礼部尚书裴宁之妻魏莹遇刺身亡,皇帝大怒,下旨彻查,以国夫人之礼下葬魏氏,追封一品诰命,荣国夫人。
------------------------------
裴宁安葬好妻子之后,将丧服裹于公服之内,自此再也未曾脱下。
妻子的死,彻底改变了裴宁,他从礼部回到了御史台,并开始着手调查此案。
将晋昌坊掌管坊门的坊吏,以及街道上的官吏全部带至御史台审问。
李忱将周世良派至御史台协助裴宁审案,于是裴宁便有了察事厅的调度之权。
在一番拷问之下,裴宁没有从坊吏口中得到线索。
“地上那些尸首无人认领,长安城的失踪人员也与之对不上,应该都是一些没有记录在册的亡命之徒。”
“那些人逃走的人,恐怕是乔装打扮离开坊间的,平时这些官吏并不看守坊门,只在宵禁的前后出现。”周世良分析道,“大夫想从这些官吏口中得到线索,怕是很难。”
“我不必从他们口中寻到线索。”裴宁将桌上的公文全部扔进炭盆内,“我知道有些谁。”随后拿起李忱先前赐给他的天子宝剑,“不管是什么身份,就算错杀,我也绝不放过一个人。”
就这样,裴宁带着察事厅的官差以及禁军在长安城内展开了搜捕。
无论是省台的宰相,还是六部九卿的重臣,凡是曾经在联名书上签署过的大臣,皆被一一逮捕,其宅邸也被禁军团团围住。
高官们被带入了御史台,短短几天时间,辱骂,求饶,哀嚎一片。
“裴宁,你好大的胆子,我等都是朝廷命官…”
“用刑!”裴宁阴冷着脸,丝毫不顾及这些朝官的身份。
在严刑拷问之下,有官员无法承受,便将自己的同僚出卖,裴宁终于得到了线索,不仅找到了行凶的幕后主使,他还将朋党全部揪出,一并写入了罪状的名册中。
而这些人,几乎都是反对改革开设女科的守旧派,其中还包括金吾卫,而参与者,就有魏莹遇刺那日姗姗来迟的左金吾卫中郎将,也是他帮助行凶者逃离,以至于裴宁未能在晋昌坊找到线索。
逼近疯狂的裴宁,借着这个案子,几乎血洗了朝堂,让其余京官闻风丧胆。
元兴十二年,因荣国夫人案,皇帝大兴牢狱,以刺杀朝廷命官之罪,涉及省台、六部、九寺、五监,等一众朝官,以及地方官,涉案人数多达上千人。
罪名核实后,其幕后主使对刺杀荣国夫人供认不讳,连带朋党五十七人,叛斩立决。
二百七十九人因涉案,但未实际参与,被剥夺功名,徒流刑二千里,七百余人遭到罢官,还有一千余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贬谪。
这一次的处置的人数与力度,乃是北唐开国至今,空前绝后。
皇帝的雷霆手段很快就有了成效,朝堂上新提拔上来的官员再也无人敢吱声反对。
于是李忱在裴宁的辅佐下,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将尚书内省女官的地位提高,使之参与到了各司的决策当中,并扩修了礼部贡院,为开女科做筹备。
同年秋天,女科始置,皇帝下诏,命各道举行秋闱,并选女生徒入乡贡,女生徒中试者称为女举,男生徒中试者为男举。
作为试行制度,首榜的女科人数并不理想,但总算是能在一众襕衫的举人当中看见女子的身影了。
第一榜进士有一百余人,然而女子却只有九人,传胪大典上,李忱召见了这九人。
“这天下的规矩,早该变一变了,你们今天站在这儿,必定留名青史,但你们今后所行之路必然万分艰难。”
在千百年的主流中,打破规则的九位女子所以之路必然是坎坷的。
“不管前路如何凶险,朕与皇后想要改变这天下,将你们失去的东西归还,这一决心,永远不会动摇。”
九位女官都受到了皇
第39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