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地被人改称为“双向观看”,简称“双观”。

    不过,“相互直播”,可不就是“双向观看”吗?

    怎么,消息已经传到苏轼这里了?

    不过明远再一想:这也不奇怪,苏轼已经有好些朋友上过“直播”,与另一个时空的现代观众见过了面。

    如今各地信件往来极为便捷,苏轼这么快就从朋友们的信件中得到消息,也并不出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两个时空之间的“双观”,从最初在瓦子勾栏里的面对面交流,很快升级成为“街拍”模式。

    宋人带现代观众见识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水井和望火楼。

    现代观众在啧啧称赞的同时,带宋人参观了他们的自来水厂和消防站。

    沾沾自喜的宋人:……

    但是很快,宋人“体育”上扳回一城:他们展示了蹴鞠、捶丸、马球、投壶、射箭……尤其是蹴鞠。

    现代观众们望着在球场上奔走如风的蹴鞠运动员,眼都红了,纷纷向明远请求,想要从“异时空”租借几个蹴鞠高手,好为他们争一口气。

    明远无情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而是用“街拍”模式带现代观众去参观了大宋各级别的蹴鞠联赛和人才储备,带他们去看五六岁的娃娃在野地里抱着个皮制的蹴鞠疯玩的情形——

    现代观众们于是都不做声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光靠借几个厉害的蹴鞠球员,是没办法改变现状的。

    在这之后,明远获得了试验方的允许,将“双观”的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名人面对面”——当然这只能是单向的“追星”,毕竟宋人不可能认识后世有哪些“名人”。

    现在明远过来,就是为了邀请苏轼上“双观”的。

    他一伸手,天空中顿时出现了一副椭圆形的光幕,倾角恰当,刚好令明远和苏轼都能看清里面的内容。

    苏轼没有心理准备,被吓了一大跳,往后退了一步。

    “苏公别担心,这只是‘投影’。”明远说。

    “咦,怎么是存中兄?”

    苏轼认出光幕上面出现的人竟然是沈括。

    “是的,”

    明远笑着说:“我特地选了存中公和子容公两位参加‘双观’的片段,给您看看这‘双观’究竟是怎么回事。”

    “另外,也提醒您有所准备,因为有时候观众会提比较‘刁钻’的问题。”

    明远说到这里,忍不住流露出一丝苦笑。

    在沈括上直播的那天,沈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您是不是真的怕老婆啊?”

    沈括第一个反应竟然是四下里回头,似乎想要看自家媳妇在不在现场。

    然后他回身点头,很认真地解释:“这不是‘怕’,是‘尊重’,不是多年的夫妻一般不会懂。”

    观看直播的观众全都狠狠点头,表示他们非常同意这一点。

    苏颂直播的时候就没有遇上这么刁钻的问题。

    只是苏颂在展示最终完成的水轮观星台时,观众们纷纷惊呼:“这真是您造出来的吗?”

    乍一听有点不礼貌。

    但苏颂已经明白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恭维,他毫不谦虚地自认了。

    结果……

    结果现代观众们带苏老参观了天文台。

    苏颂:……

    自从“双观”开始之后,宋人就一直在羡慕现代人手中那些他们见所未见的技术与工具:

    在路面上迅逾奔马的“铁匣子”;

    在两根铁轨道上滑行,能载很多货和很多人的“火车”;

    能够提起千钧重物的龙门吊……

    更不用提那些观星与航天的手段,连苏颂这样的“高手”都表示心悦诚服、大开眼界。

    明远将苏颂“上直播”的经历也向苏轼展示一番之后,苏轼惊得直了眼。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喃喃念道:“若是真按远之所说,人也能上天造访那月宫仙子,不就可以向他们问清楚了?”

    明远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肃容点点头,说:“确是如此!”

    苏轼想了想,然后整了整周身的衣衫,将早先因为劳作而卷起的衣袖和裤管都放下,郑重向明远拱手道:“若是某去‘双观’,除了与人聊聊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之外,恐怕还要多向后人请教——关于教书育人。”

    明远连忙伸出大拇指,连连


    第503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