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节(2/2)
作品:《独立电影人+番外》
内容,同时税改开始施行,大量公司需要补税,而“限薪令”等等使得“明星模式”更难实施,内容为王的新趋势也叫热钱望而却步,泡沫几乎瞬间破灭。另外,内容监督的不确定又让行业风险更大,今天还能拍的内容明天兴许就拍不了了……总之,一连串的改变以后影视行业全面洗牌。项目减产,横店开机率减少了50%,大公司的市值缩水了75%,仅仅2019年一年,就有2000多家影视公司倒闭注销。
不过,这是行业的“寒冬”,却未必是内容的寒冬。洗牌之后,新的势力纷纷涌现,“内容”“质量”屡被提及。市场规模摆在那儿,大浪淘沙后,好的项目会被见到。
2019年,兰生又拍了片子,不过反响十分平平。
另外,2016到2019年,新未网上文艺影院上了不少文艺电影,有的用了“院线+网络”这个模式,有的用了单一网络的新模式,不管怎么说,文艺导演、文艺电影有了一个新的渠道。文艺影院一直都在,谢兰生还挺开心的。至于艺联,也上映了不少佳作,有中国的,有欧美的,有日韩的,也有伊朗等等无法获得院线垂青的国家的,有的时候票房不错,有的时候票房不佳,谢兰生等一直努力兼顾着艺术与收入,他尽量让那些好的片子不被提前下映,而是减少上映场次,比如一周只放两三场。
接下来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甚至说,让整个世界措手不及。最开始,谢兰生跟电影行业的其他人一样以为一切马上就会过去、现状立即就会变好,可谁知道竟然不是,电影行业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是最艰难的时候,过去,即使是在“厂标”时代,一年也有五十部的电影出来并且上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大众发现,电影院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大把捞金——屏幕数量早已饱和,电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2%,5个影厅,而电影的平均票房是40元,也就是说,一天放映6场左右,一家影院一年收入也只能在250万上下,还是税前,去除租金、水电、人力、维护,能剩下的就七八十万,而这甚至还不包括开影院的前期费用,比如装修、设备。
然而即使这样困难,很多人也依然还在咬紧牙关等待黎明。
他们相信,长夜过后,白天会来。
电影不会死。
…………
接着进入新的十年。
谢兰生在55岁那年拍出来了一部新作,叫《失控》。它其实是商业电影,但带着些人文关怀。这部电影中美合资,片方带着电影参展,兰生为了美国市场也只好是全力配合,先去戛纳进行首映,再到众多美国大片的首映地多伦多去,再……累到不行。这部片子被官方给送去参加金像奖了,十分出乎兰生意料,居然获得六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导
第246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