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1/2)

作品:《夫郎他有两幅面孔+番外

    旱之苦,全县无一人逃荒,甚至还收留了不少周边逃荒而来的百姓。

    对池水县县令赞赏有加。

    对池水县县令折子里提到的宋惊蛰更是赞赏不已。

    只是宋惊蛰一介草名,无功名在身,无法擢升他为官员,思来想去,亲自提了一方牌匾交由下行官员,让他们给这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宋乡绅。

    京城离着池水县十万八千里,何况御史、巡抚们还要调查事情的真伪。

    这封牌匾送到宋家的时候,已经是这年深秋了。

    彼时,宋小满的花又重新种了出来,姹紫嫣红开遍了满院。桃源村也因为干旱三年过往取水的人多,原来的乡间小道扩大了一倍不止。

    大家来桃源村都来习惯了,一时不来了,还有些不适应。

    因此周边村子的人自发地在桃源村开了个庙会,每逢初一、十五在这儿赶集。

    宋小满又重操旧业,在庙会上卖开了花。她一个水灵灵的姑娘卖花,难免遭人非议,尤其是县里学堂有些自视甚高的学子,出口就是一些不中的话。

    宋小满气得胸膛起伏,还没来得及骂人,他阿爹站出来,对着人就是一通嘴炮:“你娘没教过你怎么说话,就回娘胎里好好学学再出来,还女子卖花,丢人现眼,你怎么不以溺自照,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呢。”

    林立夏跟着丈夫女儿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字,骂起人来那叫一个精彩,文的,俗的,脏的,粗的,样样都会。

    看得宋小满张大嘴了。

    在她记忆里,他阿爹一直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别人说什么都笑呵呵的应着,就没有过生气的时候。

    她还以为她爹是个性子很软的人,原来性子这么……刚的吗?

    好久没听到立夏骂人了,宋惊蛰立在宋小满身旁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桃源村有知道林立夏性格的人,也在一旁乐呵呵地瞧着,惹到他们立夏,算是踢到铁板了。

    果然,没一会儿,立夏就把那几个书生骂得羞愤难当,掩面落荒而逃了。

    宋小满鼓起了掌:“阿爹好厉害。”

    林立夏喝了一口宋惊蛰递过去的茶,还有点意犹未尽:“好久没骂人了,还有点不习惯,没发挥好。”

    宋小满想捂脸,都把人家气得说不出话来了,逃也似的跑了,还没发挥好吗?

    宋惊蛰给他顺了顺气:“没事,改天,我们提一筐鸡蛋去他们学堂门前等着,等他们出来,我们就崴脚说他们撞坏了我们的鸡蛋,以他们赔鸡蛋为由,再骂一顿!”

    林立夏眼睛亮了亮:“好主意!”

    “爹爹?”宋小满吃惊地向宋惊蛰看过去。她怎么觉得她的爹爹、阿爹跟她想的一点都不一样。

    她爹不应该是个有勇有谋的正人君子,他阿爹不应该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夫郎吗?这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还没等宋小满从吃惊中回过神来,有村长跑了过来:“惊蛰,立夏,县太爷和一群叫什么天使的人,在你家等着,说是要给你宣什么纸,你快回去吧。”

    “……”

    不怪村长说得这么含糊,他这辈子接触过最大的官就是镇公和衙门里的文吏,天使是什么他不清楚,宣旨他也不知道。

    还是林立夏这些年读过不少话本,见识多,听到天使和宣旨,跟在宋惊蛰身旁赶回家的时候,跟他调侃:“这不会是圣上听闻你修水库有功,要封你个官做做吧。”

    话本和戏文里都这么演的。

    宋惊蛰笑得不行:“那有那么邪乎,圣上再糊涂也不会封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白衣做官的。”

    不然这把天下那么多读书人的颜面置于何地,又把朝堂诸公的颜面至于何地。

    果然,回到家,他们跪地接旨,旨上一长串的话,都是在表彰他,晓谕天下百姓像他效仿,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

    对封他做官的事只字不提。

    但能够上达天听,得到皇帝和朝廷的大力旌表,已经很令宋惊蛰激动了,何况皇帝还赏了他一块,亲笔提的牌匾。

    天底下多少读书人,读了一辈子书,没走出过县衙,没见到过皇帝,皇帝更不知晓他的名字。

    天底下多少乡绅,种了一辈子地,别说知府这类大官,连县令知不知晓他名字都很能难说。

    他却是从皇帝到丞相到尚书到知府到县令全传了个遍。

    从今往后,天底下的人都知晓宋惊蛰,种云耳,修水库,救过全县百姓的命。

    以后别人


    第163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