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节(2/2)
作品:《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是以幕僚的身份。这个幕僚就像管玉献了一个计策,让他把当年的事情全都推到许颂身上。
许颂就算在隐忍,火都烧到自己身上了,他竟然是要用一些手段把火扑灭的。他这个师兄,别人不了解,管玉这是十分了解的。许颂表面上看着温和如玉,说话也从来不会大声,但背地里的手段相当阴狠。他只要把许颂拉下水,这事儿就成了。
到时候他管玉只需要跟着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
从管玉给郑邕献计拖延给皇宫供应银丝炭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他是不太聪明的。当初慈溪先生收他为弟子,也是因为同情,并不是因为他多么有才华。
也正因为如此,宋声才决定从管玉这里作为切入口,查清当年的事情,为慈溪先生翻案。
三月便是童生试,结束之后就是清谈会了。到时候天下有识之士都会齐聚京城,其中还有一些大儒,他们都是经历了当年科举舞弊案的,宋声特地给他们发了邀请帖,也是为了翻案做的铺垫。
在天下学子面前为慈溪先生洗刷冤屈,为他正名,此后才不会有人说闲话。
那些关于科举案的流言传出之后,慈溪先生出了好几次门,基本上每次都是去京城的图书馆。
慢慢的,慈溪先生如今回到了京城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城里。
宋声一直等着许颂没来府上继续他那虚情假意的一套,反而等来了另一位大儒,庆黎先生。
第354章
庆黎先生与慈溪先生是好友,当年那件事情发生后,慈溪先生能够顺利从京城脱身回到江南,这其中也多亏了庆黎先生在其中斡旋。
只是当年慈溪先生回到老家山上隐居之后,就没再联系过这位老友了。一是当时心灰意冷,生活的信念都是消极的,二是怕连累他,以至于后来很多年里他都没跟他联系过。
如今回到京城,慈溪先生本来想着去见见这位好友,结果庆黎先生在三年前已经离开京城了。
这个时代人闲车马慢,没有任何电子通信设施,想要打听人的消息只能靠飞鸽传书,这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就更久了,还不一定能打听到人在哪。
没想到这段时间京城关于慈溪先生与当年的弟子在科举舞弊案中的流言愈传愈烈,庆黎先生听到传闻之后,亲自赶到京城来,想见见这位好友。
听说当年的案子可能会翻案,他怕这位好友又遭人构陷,特地匆匆赶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乍见到老友,慈溪先生十分激动。当年他们两个可是最要好的了,不仅因为年纪差不多,还因为他们关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一致,要知道千里马好找,而知音难觅,两人的交情也正因此十分浓厚。
从庆黎先生这里,宋声又打听到了
第687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