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节(1/2)

作品:《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番外

    卫风:没有那么夸张!爸妈都比较开明,就是因为周大哥的职业,劝告过我几次。后来周大哥多次登门拜访,爸妈和周大哥相处过一段时间后,就同意了。

    周自言:至于我么……父母早就离婚了,现在各自家庭都很幸福。他们知道了也不会在意,所以没必要去征得他们的意见。

    宋卫风:周大哥的确优秀,最年轻的副教授……当爸妈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真的有几秒钟的呆滞。现在爸妈已经拿周大哥当第二个儿子,每次周大哥回家,各家的小孩都会拿着作业过来上课。

    周自言:感谢主任,感谢文老师!

    【29】当你们见到学生们的后代时,在想什么?

    周自言:大庆是不是真的存在,难道真的是时空错位,或者时间线重合?或许在我从大庆穿回来之间,时间线都是并行的,没有什么交际,当我睡醒的时候,时间线突然重合,这才有了我和卫风的重逢,才有了我们俩的古墓被发现。不过,能见到孩子们的后代,挺开心的,证明他们后面都过得很好。

    宋卫风:虽然并没有见到全部人的后代,但能见到其中几位,就证明大庆并不是虚假的存在,当年认识的那些人,经历的那些事,确确实实都是真的。很开心。

    【30】如果还有来世,还想再相遇相识吗?

    周自言:我们俩都纠缠两辈子了,还差下一世吗?

    宋卫风:不仅要相遇相识,还要再相爱相伴。

    虽然并不确定还有没有下一世……

    但两世经历,已经极致圆满。

    人间圆满,是冉冉升起的炊烟,是文火慢炖的理想,是被青史书页留下的许多名字。

    【周自言。大庆朝人。曾用名游清棠,官至二品大员左都御史。后离京南游。其人自幼好学,懂经典,擅文辞之辩。于而立之年考取进士,享三元状元郎之名。初任国子监博士与翰林院学士,后登内阁首辅之位,辅新帝继任。任职期间治理有方,德政为民,所授学生皆是慧眼佛心,鸿鹄之态。享年七十一。病逝。】

    【宋卫风。大庆朝人。曾用名卫裕。儿时名声不显,擅武艺。后拜师于周自言,学与周家家塾门下。后入国子监,过殿试,成进士。派入刑部,掌东南三省。任职期间,清正廉洁,不允污糟之事,世称在世青天。民间为其立碑,供奉,然,享年七十,病逝。】

    【宋镇声。大庆朝人。幼名宋豆丁。生而灵,幼年天赋尽显,人称七岁小天才,以智龄之年考取功名,直至进士之名。后任多地县令,在位尽四十载,发政施仁,民拥爱戴,所到之处,皆被众人举稻相迎。回京病逝。】

    【王初穗。大庆朝人。尊称‘穗夫人’,幼年坎坷,成年后以女子之身考取进士功名,亲下农田,与民同住,享人间烟火供奉,是为多地女子之表率。终身未嫁,后收养一儿一女。病逝。】

    【蒋庆庆。大庆朝人。任西南贫瘠之地县令。在任四十几载,常叹己平庸之姿,却供本县数名困难哥儿学子向上进取。布良政,抚人心。人人称之仁善德君。病逝。】

    【庞大山。大庆朝人。深耕西南迷障小地,率县衙之众与当地兵将齐心协力,退服扰民多年之盗匪。后又带全县百姓人人习武,创民兵之首,始终护卫一方安宁。病逝。】

    【钟窍一。大庆朝人。南边县令。大兴书院,施重民之策,带百位商户供民间学子读书。在位年间,本县学子多如笋出。感念其县令扶持,皆称为县父。病逝。】

    【梁鹤飞。大庆朝人。远上东北宗族之城。途遇险,恐失命。后以强硬之姿,雷霆手段撤宗族,设律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带清正民风。病逝。】

    【文昭。大庆朝人。任漆州知府。压世家,抬工匠,将本州烧窑之技拔至当世无二,并于当年选为官窑。病痨之体多年,病逝。】

    【顾司文。大庆朝人。因其父,后管东南之地商道各事。终其一生,操劳奔波。只一好友常年以信寄情。病逝。】

    【林鸣息。大庆朝人。大儒林相公之孙。少年天才。初为国子监博士,领百监学圣贤之道。后继承林家百年家族,入内阁,出将为相。病逝。】

    【姜南杏。国子监五经博士。数年如一日,于国子监任教。带出多位当世栋梁之才。知命之年辞官远游。】

    【辜鸿文。国子监司业。守一学堂半生,迎来送往多位学子。知命之年辞官远游。】

    【柳四娘。民间商户。于京城外府卖涮肉。口碑极佳。】

    【百幼嘉。大庆朝人。帝之


    第36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