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节(1/2)

作品:《[历史]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

    个大岛就够我们忙的了,剩下的日后再说。”

    至此,大秦周边的情况基本已经被探明了。东南西北各有一圈领土,将九州包裹在其中。

    倘若有外敌来犯,也不至于直接就攻入中原腹心。中间好歹有诸如西域、扶桑一类的缓冲地带,能给大秦足够的时间反应。

    后世子孙便可在此基础上,以九州为中心,慢慢朝外扩散。

    始皇帝颇为现实地说:

    “他们能守好朕给他们留下的领土就不错了。”

    至于继续朝外扩张,梦里想想就好。希望太大,会更容易失望。

    扶苏:……

    父亲是不是跟着我学坏了?

    很久之前,父亲对这些子孙还是很有期许的。好像是听他说了太多次“万一子孙后代是废物”之类的话,现在已经彻底接受了这个说法。

    真是罪过。

    扶苏决定换个话题:

    “月氏那边的领地划分已经完成,各部族几乎不再产生大的摩擦,剩下的小打小闹他们自己就能解决。这几年将军们都闲得发慌,不知父亲有何打算?”

    始皇沉吟片刻:

    “西域那边情况如何?”

    之前太子曾开玩笑说,可以派兵前往西域,为各国主持公道。

    当时只是说说而已,毕竟他们那时距离西域还挺远的。中间隔着青海,手还伸不了那么长。

    如今青海尽在掌握,倒是当真可以派兵过去“维持秩序”了。

    自从大一统八年年底时月氏归顺后,至今已有三年。

    九年时他们拿下了扶桑,并且给太孙桥松举办了冠礼。后头这两年则忙着出海,搜寻岛屿。

    海军出海的时候,父子俩进行了第三次巡游,去了百越。前不久才刚刚回京,眼看又要过年了。

    三年来青海都一片太平,商人来往井然有序,不用再提心吊胆担忧遭受马匪和沿途部落的刁难。

    在尝过商路在秦人自己掌控中的甜头之后,商人们都盼望着陛下能再拿下西域。最好一路往西扩张,把整个丝绸之路沿途都纳入版图。

    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不妨碍大家做个梦。

    大秦本身也很喜欢如今和月氏配合的状况,所以难免把目光往西域放去。再远的中亚暂且不提,西域能不能也统一一下?

    如果不行的话,至少和西域各国谈好条件,让他们别再闹幺蛾子了。

    老将们派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太人道,小将们却可以过去带队。护送护送商队,打一打马匪,路过掺和一脚各国的争斗什么的。

    父子俩仔细商议细节。

    扶苏提议:

    “将商队集结起来,统一派军护送至西域边界。由此震慑西域各国,顺便还能让他们习惯大秦军队在西域活动这件事。”

    见得多了就不觉得稀奇了。

    现在军队只是护送商队出行,等以后军队就可以独立流窜。最好把守住沿途主干道,以沿路为据点往外晃悠。

    要是主干道被秦军掌控住了,那商队来往就没什么危险了。剩下的就是秦军自己的事情,比如四处打探西域局势,抓住机会搅搅浑水。

    始皇帝却说:

    “怕是不太容易。”

    沿途是一条很长的道路,想全部掌控不知要派多少人出去。与其如此,倒不如收买沿途的小国。

    待到沿线这一片的小国都依附大秦,自然不会和秦人为难。而秦军也能在他们的协助下混入西域,想做什么都方便。

    扶苏思索片刻,承认父亲这个应对方案比他那个靠谱。

    若是有哪个小国反叛了,他们还能随时剿灭,再换个小国扶持。只要沿线大部分国家掌控在他们手里,派兵过去就很方便。

    始皇想的是先控制商路上的国家。

    而后努力同化他们,暗中帮助他们互相合并。等到沿路只剩几个大国,就可以继续资助他们往外扩张。

    数量庞多的小国会导致局势过于复杂,所以最好化繁为简。等他们互相吞得就剩下几个了,那一切便好办了。

    都是附属国,大秦并不在意西域范围内的附属国是一个、两个还是三个。只要他们不会联合起来反抗大秦,数量维持在三五个反而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心思,争相讨好秦国。

    其实五个比三个要保险,数量越多越难联合起来。国家多了,各自的小心思就多,总会有人想靠检举别人为自己谋利的。

    扶苏


    第467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