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节(1/2)
作品:《七零年代文工团+番外》
大得多,人才济济,来了这里,我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你实力很强,不必妄自菲薄。”宋知时安慰她。
不过说到歌唱团,他不由地想起了一个人,想到那个人,宋知时的目光也冷了三分。
“你们团那个领唱,就是那个姓周的,他怎么样了?”
“你说的那个姓周的,是不是周烨周师兄?”
“嗯,就是他。”
因为宋知时提到周烨的口气相当不屑,褚旭英还当他们之前有什么矛盾呢。
“我来团里的时候,周师兄已经走了,我所听到的都是些传闻。”
“他走了?什么时候走的?有什么传闻?”
“前两年就离开了,听说是我们团长(沈芸)的女儿钦慕于他,闹了好大的阵仗,差点不能收场,后面周师兄的父母把他调去了部队的文工团,再后来就没什么消息了。”
听说周烨走了,宋知时着实松了口气,他去哪里都行,反正不要纠缠兰疏就好。
宋知时这趟来文工团,也是来去匆匆,拜访完赵姝韵他们,就要跟着二姐二姐夫去乡下了。
想到几年没见的凌家华,宋知时就有些头疼。
自从明了对方的心意以后,他就努力躲开了,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逢年过节总是能见面的,好在对方倒也算乖觉,察觉出他逃避的心思以后,也不再贸贸然追上来了。
凌家华现在应该放了暑假,在家里休息吧。
第202章 番外—创业(二)
再度踏入凌家村的时候,宋知时险些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这绿树成荫,硕果累累,漫山遍野都是绿植的小山村你告诉我是那个穷乡僻壤的凌家村?
宋知音和凌家先也有两年没回来了,对于家乡的变化,她们跟宋知时一样诧异。
“哎呦呦,我们家的大学生回来咯!”刘莲香欢欢喜喜地来到村口迎接几人。
凌家先不解地问:“大嫂,我大哥呢,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刘莲香神神秘秘地说:“你看看咱们村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树啊,咱们村多了好多树!”
“是多了好多树。”
刘莲香自豪道:“这可不是普通的树,这些都是果树,苹、果、树!”
宋知时惊诧道:“苹果树?”
刘莲香乐得不行:“对咯,这还得多亏了你啊,小宋同志,要不是你劝爹种苹果树,哪有今天这收成咯。”
宋知时心里也很高兴,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几年前的一句提议,对方竟然真的听了进去。
刘莲香笑眯眯地继续说:“咱爹带着乡亲们一起去摘苹果去了,你大哥和两个弟弟还有侄子们,走得动路的都去了。要不是你们今天回来,我要给你们做饭,我也跟着去了。”
几人闻言,相视一笑,家乡有这样好的发展,他们自然高兴。
宋知时连忙问:“收成怎么样?卖得如何?”
说到这个,刘莲香更高兴了:“这倒是说来话长了,咱们边走边说吧。”
走在路上,刘莲香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这些年的经历。
当年宋知时只是建议凌保国种苹果树,至于怎么种,种什么品种,种多少,种完以后怎么收卖,他也是一概不知,这些都是凌家村的人后面自己摸索出来的。
出于对宋家人的盲目信任,加上儿媳妇的劝说,凌保国最终还是动心了。
可他身为生产队副队长,肩上担着的是全村人的生计,他不敢胡乱叫大家改种果树,只能自己先做起来。
不懂行情,也不懂种树,凌保国只身带着大儿子跑去了省里,他俩孤注一掷,用身上仅剩不多的存款,买了好几种最好的品种,拿回来试种。
第一次种苹果树,他俩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连家里人都瞒得死死的。
正所谓十年树木,从种下树苗到第一次收获就花了三年的时间。
可两个外行人,又如何能种出好的苹果树呢,那苹果结的又小又酸涩。三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凌家祥险些晕过去,还是凌保国一力支撑了下来,并且又重新去买了树苗栽种下,再去各地请教专家,最后才把这来之不易的苹果树种活种好。
光是种好那还远远不够,凌家村山高路远,如何把苹果销售出去,又是一道难题摆在父子俩面前……
刘莲香跟说书似的,细数了这些年家里的不易:“
第30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