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节(1/2)

作品:《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

    身后徘徊监控的队伍,早就已经离开。

    他们最后停留在大海之畔,在这片和故土没有任何关系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帝国。

    这里同样幅员辽阔,水草丰美,丰沛的水系带来远比曾经的故土更加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

    这里有人,也有国家,但在姜卓看来,和那些曾经被姜国压制的部落族群并没有什么区别。

    曾经被竺年影响的,以百姓为重的治国理念,依旧在姜卓的脑海中。

    但,这些是反抗他统治的敌人,并不是他的百姓。

    在抵抗被轻易摧毁之后,这群在姜人眼中和蛮族无异的人,变得身段柔软。

    有些迁徙到别处,留下的这些则只能臣服于一个更强大的文明。

    经过十年的发展,新兴的姜国已经拥有了漫长的海岸线,建立了庞大的都城,构建了更为完善的统治体系,在这一片大陆的最西端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坚不可摧的神话,无人敢撄其锋。

    平坦坚实的道路,无坚不摧的铁骑,庞大的船队,无数让人目眩神迷的技艺,迅速让这个新兴国家变得让人仰慕,并且成为整个区域的中心。

    有见多识广的海商,难免想起另外一个同样让人惊诧的东方国度:“梁州也是一样的。”

    海商记忆中的新京,还是早年宋萱带领舰队征战后不久的场景。

    当时宋萱带着南王府的船队,不方便使用大月的国号,也说不清楚南王府,最后用梁州来替代。海外十六州,在许多外国海商的航海日志中,都被记载为梁州,或者是类似的发音。

    “如今该叫梁帝国。”出声纠正的是姜戈。

    他刚从新京返回,身边跟着护卫,列队完毕后,就骑马直奔皇宫。

    海商和一众随从看着疾驰而去的一行人,全都下意识弯腰鞠躬,等听不到马蹄声之后,才缓缓站起来,不敢再有多的言语。

    他们甚至放下贵族老爷的派头,亲自在码头上干活,争取更快地把货物全部卸完,早一点离开。

    姜国管理严格,秩序井然,只要他们遵纪守法,并不会对他们有任何不好的影响。但他们一边喜欢姜国的秩序,一边又畏惧姜国的铁血统治。

    他们这些其他国家的贵族,甚至是原本这片土地上的贵族,如今不再享有任何特权,必须和其他人一样遵守法律。

    那些曾经他们不放在眼里的贱民,倒是抬起胸膛做人,竟然还正正经经地坐在学堂里,学习拗口的姜国话,穿戴起或者华贵繁复或者轻便利落的姜国服饰,甚至能够为正式的姜国官员,反过来对他们这些贵族老爷们管手管脚。

    这种落差让他们倍感别扭。偏偏他们如今的生计,他们体面的生活,离不开姜国。

    海商已经有了一些年纪,在年轻时赚到了一大笔钱之后,他就用金钱和海图向国王换取到了爵位,卖掉了自己的旧船。

    他不愿意像那些其他的海商一样,因为风浪、疾病、海盗之类的原因,最后死在海上。

    如今他做一些倒卖的生意,虽然赚得不多,但在姜国过得不错。他的子女中也有读书不错的,说不定将来也能通过考试,当上一名官员。

    码头上的货物被妥善运输到了仓库,交代完看守之后,他就回到了自己位于姜国都城西面的寓所,将小皇子回归的消息告知子女。

    他的长子帮着打理生意,听出父亲话里面的意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您只是在可惜当初买爵位的那一大笔钱罢了。”

    海商想了想,不得不承认儿子说的是对的:“那些钱,足够我们家多买一栋这样的房子了。”如今的房子,他们一大家子居住还是小了点。但是都城的房子太贵了,要是在他老家的乡下,这笔钱足够买下一个体面的庄园。

    长子劝慰自己的父亲:“今后我们能赚出来的。”遵纪守法没什么不好。他父亲用大笔财产换来的爵位只是最低一等的,想在乡间作威作福都不太够。

    但是他们能好好过日子,干嘛要作威作福呢?

    要是生活在乡间,他们全家确实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哪里比得上如今住在城里,不用走因为下雨就满是泥泞的道路,弟妹子女的教育都能有所保障,关键是看病非常方便。

    姜国的新都城里,类似海商这样的新贵很多,也生活着一些其他国家的大贵族。

    一个干净整洁欣欣向荣的庞大城池,远比他们生活的地方要美好得多。

    无数吟游诗人们在这片大陆


    第60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