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郎缓步走到勾栏舞台一侧,饶有兴致地抬头望着那幅几十丈长,数丈高的巨幅光幕。

    “哎呀!”

    米芾第一个惊讶出声。

    而薛绍彭刚巧拿起一块莲蓉糕正在往嘴里放,这会儿惊得连糕都掉了。

    只见那幅光幕上依稀出现人影,渐渐一个个都变得清晰,五官、眉眼可辨。他们与瓦子勾栏前的大多数看客一样,并排坐着,似乎正透过这幅光幕望着这边的人。

    ——双向观看!

    光幕上的人,穿着打扮和发式都与汴京市民截然不同。他们之中男子大多是短发,女子短中长发都有,但是没有人梳式样繁复的发迹。这些人大多穿着剪裁合身的衣物,看不出是什么织

    料。

    但汴京百姓见识过《一千零一夜》这样的新杂剧中对异域风情的描绘,对此接受度良好,并不觉得太意外。

    光幕微微流动,这些形象就也随之稍许变化。他们看起来也和朱家桥瓦子里的看客们一样,或在仰头望着这边,或在交头接耳,也有人在吃东西、喝水。

    朱家桥瓦子里响起窃窃私语——

    “他们也能看见咱们吗?”

    “应该是……毕竟这名字就叫‘双向交流’,要是只有一边能看见,岂不是该叫‘单向’了?”

    “哎呀……他们对面没有我们这里人多……”

    很明显,“对面”的人没坐满,有些位置还空着。

    “也许是对面的人来瓦子一趟要花不少钱,不像咱们,十个钱就能进场,二十个钱能有个座儿,一百大钱都可以叫不少饮子杂嚼了。”

    有人试图用经济方面的原因解释两边的差别。

    这时,原本站在勾栏舞台旁的那名女郎站上舞台,伸手指着舞台上那幅光幕,笑着解释:“各位,这就是‘异时空双向视听交流’,对面的‘异时空’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那里的人通过法术与咱们见面。他们眼中看见我们这边的样子,将会在这个‘小光幕’里显示。”

    女郎伸手,指向勾栏舞台右上方的一个大型明亮光圈——其实一点儿也不小。

    片刻后,那个小光幕中显示出与光幕上其它区域不同的景象——是圆圆的一幅,色调明显与别处不同,在整幅光幕中显得有些突兀。

    突然,朱家桥瓦子里有人高声道:“看,那是我们!”

    紧接着那圆形小光幕中出现一个扎无脚幞头的壮汉,满脸惊愕,正伸手高高举起,指向哪里。

    全场轰然一声,勾栏下有哪里的看客中发出一声惊叹。他们似乎认出了此刻说话的人。

    接着小光幕里的景象转开,在瓦子观众中扫过,片刻后停在一个垂髫童子那里,那童子粉妆玉砌,极其可爱,手中正拿着一枚刚刚剥开的菱角,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整个朱家桥瓦子和对面异时空的观众都关注着。

    那童子的父亲见状赶紧将小童托起来,扛在脖颈中,好让孩子也能看看自己置身于光幕上的模样。父子俩身边,是一名年轻妇人,穿着对襟褙子,望着光幕上的一大一小,忍不住露出笑容,她也马上被引入光圈。一家三口一起,在光幕上表演了一个“全家福”。

    这时,大光幕上显示的异时空观众神色开始改变,从一开始的懒散浑不在意变得极其专注。

    他们开始饶有兴致地抬头张望,也有人伸手指点,转头与旁边人交换意见。

    大型光幕上也开始聚焦于某一两人,让朱家桥瓦子的观众们能够看见对面的更多细节。

    “对面”的声音也很快传来:“你们看,快看他们穿的衣服!”

    这边汴京百姓们赶紧低头看身上的服饰,哪里不周正了?哪里给咱们大宋丢脸了不成?

    “他们穿得一点都不保守!”对面的评价竟然是这个,“你看他们女士的领口开得这么低……”

    很显然,刚才坐在那小童身边的娘子,她那身对襟褙子配抹胸的衣饰引起了对面的注意。

    右上角小光幕里的形象迅速变化,出现了好几位女士的大幅特写,当然,为免任何人尴尬,虚化了女士们的所有面貌五官特征,只保留了她们此刻所穿的衣饰,有些甚至还被放大了能看清细节——有一位女士的褙子领口用金线绣了雅致出尘的并蒂莲纹,另一位女士的领口上还细细地钉着金珠。

    与此同时,大光幕上也出现了来自对面的女士衣饰特写。

    汴京的百姓们很快看见了剪裁得体的低领裙装,式样简约的吊带裙,露出完美锁骨的一字领


    第500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