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节(1/2)
作品:《娘子凶猛[种田文]+番外》
“早些年家家都不富裕,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点白面。这点白面也不敢多吃,过年还得留着包饺子,大伙就把玉米面掺一点白面做成馍馍,给孩子们甜甜嘴。”
徐渊掀开门帘走进来,见两个老人唠嗑没打扰,捡起盆子里的馍馍坐在炕边啃了起来。
“有一年闹饥荒,夏天旱的一滴雨都没有,大家伙挑水浇田。”
小刘氏道:“我知道,那会我六七岁上,爹娘成日去河里挑水,听说咱们村北边那条小河差点都干了。”
“可不是!那一年收成不好,大米颗粒无收,麦子也长得不成样子,只有苞米还凑合。大人倒是无所谓有口吃的就饿不死,可孩子们不行啊,我们家老大那会四岁,老二才两岁半,两个娃天天吃玉米面饼子,剌嗓子眼。”刘翠花提起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眼底尽是慈爱。
“快过年了,家里一口白面都没有,去镇上打听打听,一斗白面要三十文,哪舍得买哟!”
刘龄之也掀开门帘进来:“唷,烙的馍馍啊,味真香!”他也捡起一块坐到徐渊身边啃。
“你啥时候过来的?”
“嘘,听娘讲古呢。”
刘翠花继续说:“孩子们都眼巴巴的等着吃饺子呢,后来没办法我就去找大嫂,想管她借点钱买白面。”
结果杨氏从柜里拿出自己攒的一小袋面,用葫芦瓢分了两份,自己家留了少一半,多的给了刘翠花。那白面是她从自己娘家要来的,一口都没舍得吃,就等着过年包顿饺子,如今给了刘翠花一半,剩下那点面都不够包一顿饺子的。
“我拎那一小袋白面心里别提什么滋味了,大嫂对我们一家真是没得说!”
刘龄之听了个半截,挠挠头问:“娘,这事我咋不记得?”
刘翠花和小刘氏哈哈大笑起来:“那会还没有你呢!”
“说什么呢,笑的这么开心?”刘大福和刘老汉从外面走进来。
“说大嫂给咱家白面的事呢。”
刘老汉摘下帽子递给秋环:“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你还记得。”
“大嫂对我的恩情这辈子我都忘不了!”
没一会刘婉和刘青带着两个孩子也过来了。
“太奶奶~~”柔嘉永远都是人未到,声先至。两个小人噔噔的往屋里跑,刘青小心翼翼的扶着刘婉走在后面。
今日两个娃穿了一身红色小袄,滚着兔绒的边,上面还用金线绣了牡丹和老虎,看着喜气洋洋,像小福娃一般。
小刘氏一把抱住柔嘉:“让奶奶稀罕稀罕。”
柔嘉咯咯的笑着,小手抱着小刘氏的脖子一点都不认生。
敬嘉则一溜烟的跑到刘翠花身边,要太奶奶抱。
刘翠花摸着他的小胖脸道:“太奶奶可抱不动喽,别摔着我的宝贝。”
青蕊给两个孩子脱了鞋抱上炕,两人赶紧打开柜门,掏出自己那堆鸡零狗碎的小玩具,坐在炕上玩起来。
“嚯,今个人可够多的!”柴新从外面进来,每年的腊月二十八他都来刘家送年礼,今年也不例外。
“小柴来啦!”刘老汉最待见柴新,每次来准给他捎烟叶回来。
“柴大哥快过来坐,外面冷吧?”刘龄之帮他解开披风,挂在墙上。
柴新跺了跺脚道:“还成,雪下的不小,往北去的路都被大雪封住了。”
刘大福和小刘氏不认得他,悄悄问刘老汉:“二伯,这人是谁啊?”
刘龄之连忙给两个人互相介绍:“这是柴新,我大哥的战友,这些年在京都一直帮衬我们。”
柴新连忙摆手:“这么说就见外了,我可拿你当亲兄弟呢。”
刘龄之笑着点点头,又给他介绍:“这是大福哥,我大伯家的哥哥,今年才从老家过来的。”
刘大福连忙起身两人互相见了礼,大福听闻他是茂林弟弟的战友,又见他只有一条胳膊心中敬佩不已。
“没想在这京都还能遇到茂林弟的战友!”
这件事说起来还挺有缘分,刘龄之把当年两人在京都相遇的事跟大伙讲了讲。
“那会我还以为柴大哥是骗子呢,谁成想后来在祭安寺又碰到了,这才相认出来。”
柴新忍不住道:“嗐,别提了。当年我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给我吓得够呛,还以为茂林哥转世投生了呢!你俩真是太像了,身材模样就连性格都像个七八分。”
柴新一来,免不了又提起茂林和老二老三。
第219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