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节(1/2)

作品:《成化十四年+番外

    直又已远赴宁波,说不动此时尚在海上飘渺无踪,宫中其余人等,忠心有余,智谋不足,交给他们,皇帝自然是不放心的。

    想来想去,他只能找唐泛问计。

    唐泛很忙。

    此时刘健已经致仕,他升任首辅,每日忙得不可开交,几乎连回家的空闲都没有了,还要兼任太子的东宫师傅,为此隋州已经进宫好几回,明里暗里敲边鼓,那意思是让皇帝不要给唐泛太重的担子,弄得皇帝哭笑不得。

    若是可以的话,皇帝也不想拿这些事情去烦扰他。

    但皇帝发现,教儿子竟然比治国还要麻烦,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所以最后绕来绕去,还是得找唐泛商量。

    唐泛听罢也有些苦恼。

    小太子这 xi_ng 格的确很要命,若是寻常人家,贪玩也就贪玩了,纵是把小命给玩没了,那也是他自家的事,可太子将来是一国之君,如果玩着玩着把江山给玩没了……

    且不说江山,就算只是玩命,那也很要命了,当今天子目前来说只有一子,万一将来太子还未来得及留下子嗣就……

    打住!打住!

    这种想法在唐泛脑海里一闪而过,细思恐极,虽然可能 xi_ng 很小,但难保一定不会发生。

    做人可以只看眼前当下,但身为大明首辅,唐泛就要为将来计,为百年计,尽量杜绝一切出现意外的状况。

    然而如何引导太子走向正道,的确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他与皇帝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一味地劝谏和阻拦肯定是不行的,或许很多大臣就是那么干的,但唐泛很清楚这完全行不通。

    谁不是从少年过来的,小太子的心理历程谁都经历过,当然可能没有像他这样格外爱玩罢了。

    在 xi_ng 格还未能完全沉稳下来的年纪,如果想做点什么,旁边都会有人唠唠叨叨说你这不能做那不能做,那小太子只怕非但不会罢手,反倒还会有“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的想法。

    唐泛思索半晌,慢吞吞道:“堵不如疏,既然殿下天  xi_ng —a_i 玩,强行压抑只能适得其反,倒不如索 xi_ng 放开手,让他玩个痛快。”

    皇帝眨眨眼:“元辅的意思是……?”

    唐泛心想厚道皇帝也有狡猾狡猾的时候,他愣是不接茬,反是笑道:“陛下何意,臣便是何意。”

    皇帝咳了一声,只得道:“汪直不是在宁波么,朕是想让他带着太子去瞧瞧,兴许瞧过了,太子也能收收 xi_ng 子了。”

    余下的话没有说,唐泛也该听明白了。

    唐泛道:“太子出宫是大事,更不要说出海,此事群臣定然反对到底,陛下可想好了?”

    皇帝当然知道,当年他不过是出宫祭祀一下,还没离京呢,朝野就反对纷纷了。

    大臣们恨不能将皇帝圈养在皇宫,最好是一辈子别踏出皇宫一步,可又要求天子要善于纳谏,要礼贤下士,还要勤政爱民,这简直难度太高,皇帝是人又不是木偶,一个没见过世面的皇帝,要么懦弱无能,要么极端叛逆,要么懈怠朝政,很难会有第四种选择,他们是烧了多少辈子的香才得到当今天子这么一位完美符合要求的。

    换了别的皇帝,是绝对不肯让臣子们这么摆弄的,如今的太子殿下……那是想也不用想的。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皇帝的身体一直称不上强健,他很担心自己会冷不丁就撒手人寰,剩下还没能稳下 xi_ng 子的小太子,到时候大好局面很可能就会变成烂摊子,所以一直抱着强烈的危机感。

    换了别人,若是听见皇帝要让太子出宫去玩,估计已经一蹦三尺高,声泪俱下地反对了。

    见唐泛对他的意见并未激烈反对,仅仅只是点明后果,皇帝略略安下心。

    “元辅所言,朕亦非不知也,然太子天 xi_ng 顽劣,若不加以磨砺,只怕以后会酿成大祸。”

    唐泛道:“陛下所言甚是,不过此事还应从长计议,太子出宫,可要昭告天下?”

    皇帝想也不想:“自然不要。”

    唐泛:“可要告与群臣?”

    皇帝:“……最好也不要,否则太子肯定出不了宫了。”

    唐泛:“如此说来,是微服易名?”

    皇帝:“对,朕不 y_u 令他暴露身份,就让他改名换姓跟随汪直即可。”

    


    第44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