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1/2)
作品:《报告政委!》
他,两手一抓轮子停了下来。他打了个转,对上于正秋的脸:“你管这些闲事干什么?你现在就该一门心思准备入朝作战。”
于正秋只是接连叹气:“我知道。可这一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回来。”他轻轻摇头,“我现在也就这一件放不下的事儿了。”
张胜显得很淡然:“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么大一个人,你还怕我活不下去了?”
于正秋苦笑:“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的事你别操心。倒是你自己……”张胜拉过他的一只手,放在自己掌心里,一字一句的说:“你得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回来。”
于正秋很认真的点头,眼睛亮闪闪的:“我会的。”
张胜轻拍着他的手背:“这就对了,这才是我的好政委。”
想起两人并肩在二五零的日子,于正秋的笑意愈发温和。他攥紧了张胜的手,正想说两句贴心的话,忽然看见他的手上几道结了痂的口子,便满腹狐疑的问:“你的手这是怎么了?”
张胜把手抽回去:“没什么,不小心蹭破的。”
于正秋自然不信,却也隐约猜到了。张胜不开心,他也跟着难过,但这个坎只能张胜自己过,没人帮的了他。
于正秋离开后,张胜转着轮椅慢慢回到了病房。床前的柜子上是于正秋买来的苹果,他知道张胜最喜欢吃苹果,于是千辛万苦的弄来两个。张胜小心的将苹果收好,默默地盯着柜子的一角出神。柜子是很简陋的两抽屉,木板有些松动,轻轻一碰就吱呀吱呀的响。于正秋想给他换一个好的,他拒绝了。
那柜子是张胜摔坏的。
有些事他不愿让于正秋知道。他觉得一个即将踏入战场的人,不应该
知道那么多。
于正秋今年二十六岁,还很年轻,又是大学毕业,在军队这个特殊的系列中算是前途无量。以前他就隐隐约约想过,两人之间的距离不是一点半点,革命年代自然是一样的出生入死,但建国之后和平到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那是于正秋们的世界,充满希望,无限光明,仿佛随时能够一飞冲天,可他感觉到的,只有遥远,遥远而陌生。
他希望自己还能站起来,还能和于正秋肩并肩的一路走到头,但他还不能,至少现在还不能。在许多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尝试着摆脱轮椅,可惜最后总是摔得遍体鳞伤。他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于是他经常对床头的柜子饱以老拳,借此发 xi-e 他无处倾倒的愤怒。这房子里所有的物件,包括那张床,都曾经被他掀翻在地,揍得乱七八糟。
他甚至曾经用脑袋撞过墙,被吓得浑身发抖的警卫员拉住了,墙灰扑啦啦的落了他一身。他想起一句话,不撞南墙不回头,在一片金星飞舞的眩晕中,他有有些恍惚的想着,也许现在该是他回头的时候了。
他打定了主意,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于是叫来警卫小刘,对他说:“帮我打个报告,我说你写。”
“是什么报告?”小刘干净利落的准备好纸笔,铺在窗台上,等待团长发话。
这会儿正是午后,光线极好,张胜眯起眼睛,望着外头的天空,平静的开口:“转业报告。”
如果不能在兵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至少普通人这条路,他一定要用自己的两条腿走下去。
拾玖 跨过鸭绿江
于正秋的第四封信:
老张:
见信好。进入朝鲜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也是我写给你的第四封信,前几封不知道你是否收到?唐人杜甫有一句诗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那首诗写的很好,你可以学习一下。诗名是《春望》。
我们的战斗很艰苦,但是充满希望,对于战胜美帝国主义,我们是满怀信心的。在上个月的战役中,我师与81师协同作战,全歼美第7师两个团,这是重大的胜利。他们曾说要赶在圣诞节(注: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是每年公历的12月25日)前占领朝鲜全境,毫无疑问,他们的美梦已经被我们粉碎了。
我现在一切都好,你不必为我担心,你应该安心养伤,也好让我放心。临走时和你说起的事,你还是考虑一下吧。可能你又要嫌我啰嗦,但有些事我认为必须要和你说清楚。像你这样有丰富经验的指挥员,对于新成立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能够继续留在岗位上继续战斗,有什么不好呢?
我知道你可能有些想法,但是你的资历完全符合要求,这也是组织上一致推荐的,并没有什么不妥。在上海这样条件
第2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