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1/2)

作品:《薛慕很忧愁+番外

    持完璧的?

    薛慕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林立之的肩头,献上对他最真挚的寄语,“保重!”

    看着几人绝尘而去的背影,薛慕转头瞧了瞧苏帷。

    苏帷笑了笑。

    于是天地山川,朗日长河,仿佛都在这一笑之中了。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于是正文就在此暂时先告一段落了。

    谢谢各位一路陪伴的小伙伴们,感谢大家温柔有爱的留言和鼓励。

    之后抽空会写一些小番外,苏帷薛慕花式虐狗啦,毕常悲催的情路啦,还有什么想看的番外,大家也可以提。

    预计五月中旬会开新文,目前正在酝酿筹备,到时候欢迎再来玩哦。不嫌弃的话,也可以点进我的作者专栏收藏一下作者,爱你们哦么么哒!

    ☆、番外一 君不见

    那一年毕孤鸿十六岁。

    对一贫如洗的他们而言,即便是江南的冬天,也是滴水成冰的。

    夜里烧着劣质炭火取暖,满屋子烟熏火燎。两人盖着一条被子,挤在一块儿取暖,第二天醒来成了两块熏肉。

    毕常笑言,我能就着你吃两大碗饭。

    而后两人笑闹一番。

    其实不过苦中作乐罢了,只是回过头来想时,总觉得是甜的。

    那一年北狄未必平,蛮人的铁蹄践踏着大魏百姓的血肉,大有破关而来,直指京师的势头。街头不乏逃难而来的饿殍,官府安置不过来,当地百姓自发赠衣施粥。

    好男儿们一腔热血,满心家国天下。武就的从戎,文成的从政,抛头颅洒热血,誓要守护这中原沃土。

    秋闱已过,毕孤鸿如今上街,熟识的都叫他一声举人老爷。

    就等来年春闱了。

    举人老爷家徒四壁,近来备考又不事生产,于是毕常日日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忙得脚不沾地。

    一日二人上街置办粮油,路过墨斋,顺道进去看看,毕孤鸿看上了个白瓷笔筒,上头绘着几只凌霜腊梅。不过这对他们来讲,是奢侈物件儿,毕孤鸿看了几眼,又拿在手上把玩片刻,过了点儿干瘾。

    后来的几天,纵然毕孤鸿日日全神贯注地温书,也发现毕常回来得愈发晚了。他有心让毕常不要如此拼命,衣能蔽体,食能果腹就行了,纵然是要赴考,他的花销也不至于太大。

    后半夜的时候,院门吱呀响了下,而后是哆哆嗦嗦解门锁链的声响,夹杂着几声畏寒的跺脚声。

    毕孤鸿赶紧开门,迎面先是一股风霜凄寒,夜里没有月色,星也疏朗得很。

    毕常搓着手进了屋,腋下挟着个小木盒子。

    盒子里有个白瓷笔筒。

    毕常手指显然冻伤了,肿得不成样子,毕孤鸿拿温水给他泡着,慢慢地搓揉。

    毕孤鸿一夜未眠,闭着眼睛听着身边人的呼吸声,脑子里一片清明。

    第二日天不亮,毕常又火烧屁股似地赶了出去。

    身边人离去,毕孤鸿觉得屋内陡然寒凉了不少。他掀开被子,愣愣地坐在床沿,看着桌案上的腊梅出神。

    毕常出门时添了炭,屋里炭火仍旧烧得很旺,哔哔剥剥的,从他的耳朵,直钻进了心底。

    他鬼使神差地起身,拈起桌上的书册,一本一本丢进炭盆里。

    纸张遇上烧红的炭火,火苗嗤啦一声窜上老高,似乎屋内的凄寒,也被驱散了几分。

    毕孤鸿心里竟然有几分快意。

    圣贤书烧起来,似乎也比平常的纸张更明亮些呢。

    夜里毕常回来,毕孤鸿指着盆里的灰烬对他说,不考了,我去书院做先生吧。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他却只有一个归处。

    毕常是有一瞬间的雀跃的,而后却是漫长的沉默。

    毕常平静道,夜深了,先休息吧。

    第二天他去谋了个私塾先生的活计,钱不多,够糊口而已。他对毕常笑言,做腻了就去大户人家做幕僚清客,或是去县衙里做师爷。

    若只想要活下去,其实也是容易的。

    当然也会有些怅然,多少年的志向,一夕之间,尽付烟云。

    不是不怅然的。

    某日正愣神间,侧头看见毕常,他正盯着他,隔着迷蒙蒙的雾气,神色难辨。毕孤鸿心头一动,起身向他凑过去,却见毕常对他笑了下。终于看清楚了,于是他坐了回去,想想又转头对毕常也笑了下。

    隔天


    第3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