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1/2)
作品:《[综]男神不想谈恋爱》
他既不点名帝辛的休弃,也不“指鹿为马”,把休弃说成是和离。他讲得模模糊糊, 一方面是想保留公主的名誉、皇室的颜面,一方面也是有所顾虑,想对帝辛再多加试探。
一来,他想知道帝辛对皇室的准确态度。二来,他想了解帝辛真正的本事。
假使,“他”极度仇视皇室,那不管“他”的本事多高,他穷极举国之力,也一定要将其剪除。
无他,赵氏江山,绝不能亡在他的手里。
但如果,“他”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样仇视皇室,那“他”的本事高低,就也将决定他的应对策略。
这是仁宗在恢复镇定后,做下的第一个决断。
只可惜,圣旨颁下,他并没等来他想要的结果。
他首先等到的,是群臣官僚的指责。
“赐公主与驸马二人从此作别,一别两宽”。
这句话听在大臣的耳里实在是冠冕堂皇。
毕竟,皇家是什么地位?
他们压根就没想过,“李玮”会有休弃公主的可能。所以,在他们看来,这道圣旨,只可能是官家为了女儿下的。
官家因为心疼女儿,就要包庇公主。连个交代都不想给,就逼着驸马去跟公主和离。
这是个什么道理?!
皇帝的女儿又怎么样?!难道皇帝的女儿就可以仗势欺人?!明明是公主的错,凭什么让驸马来一再背锅?!
以司马光为首的大臣,纷纷上书、强烈反对。
一时间,朝堂上各种唾沫星子横飞,乱不可言。
李璋不知道帝辛在宋仁宗面前做的“胆大妄为”的事儿,他听了宋仁宗的旨意,也只觉得是自己“弟弟”最后听了自己的劝解,去求了官家允“他”和离。
所以,为了避免再多生事端,他还特地因为这事,找到了“闹事”的“头目”——司马光的面前。
“司马大人请留步。”
快走几下,李璋连忙把司马光拦下。
“舍弟与公主感情不和,理应和离。这事,舍弟早在回京那日,便与下臣谈过。便连这和离的圣旨,也是舍弟主动去向官家请来的,还请司马大人不要再反对了。我们李家,都已认可这个结果。”
他没说,苗贤妃和官家要毒害自家“弟弟”的事。他只是希望,司马光能带着那些大臣,不要再“多管闲事”了。
毕竟,就算知道自家“弟弟”懂得仙家手段,但他仍旧觉得,君王是天。
人怎么能斗得过天?
他不想“弟弟”和李家,有半点出事的可能。
但显然,司马光不能理解他的担忧。
几乎是在听完了李璋请求的瞬间,他当即便皱起了眉头,“‘李玮’也罢,你也罢,你们若甘愿屈服,那是你们的事。我等反对的,是‘皇权欺人’!我等为的,是‘公道’二字!这与你们无干!”
瞧,这就是司马光的骨气。
若他得不到他想要的“公道”,那这事在他这里,就绝不算完。
有这样的人在“闹事”,也不怪宋仁宗以前会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如果,这次的圣旨,当真是仁宗自己“做主”所颁。如果,这桩事里,没有“李玮”这个意外,那说不得,仁宗又要“妥协”一次。
但眼下,他没有这个“如果”。
*
顶着群臣的压力不管,宋仁宗只把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到了帝辛的身上。
他想知道,对于自己的圣旨,“李玮”会是什么反应。
但,让他出乎意料的是,“李玮”像是对他的圣旨毫不在意。“他”只去山间寻了个道观,便很快搬了进去。
他去道观做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朝野上下都有一些流言。
他们说,“李二郎君”这是心灰意冷了,想要脱离俗世、出家修行。
但宋仁宗知道不是。
虽然,他也不知道“李玮”为什么会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跑去荒芜冷清的道观。
这个原因,他还是在后来,听见那一声“公炤仙人”以后才知道的。
医死人、肉白骨,垂垂老朽、一息鹤发变童颜……
“李玮”毫不吝啬地向世人、向自己展示着“他”的神通,半点也不藏拙。
或许,“他”就是要以这样的方式告诉自己——
权势、地位、乃至于自己这个君王,在“他”的面前,什么都不是。
第9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