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1/2)

作品:《锱铢之交

    游街的人比往年多了一倍不止。就连那些个养在深闺的小姐,也有随着长辈在酒楼的雅座观看的。周谨的酒馆,恰就在街中央,二楼的雅座位置极好,纵然价钱提了三倍,还是供不应求。

    少年鲜衣怒马,簪花游街,尤带着几分稚嫩的俊颜,在脸生褶子的榜眼和探花的陪衬下,越发的引人注目。

    周谨端着一杯酒,倚在二楼的廊柱上。

    “状元看着还没及冠吧!”酒楼中有人惊呼。

    “此等惊才绝艳的人物,百年难遇啊!”有长者感叹。

    没人知道,这百年不遇的天才人物,险些就折在了一个目光短浅的妇人之手。周谨静静地看着下面路过的少年郎,一时间百感交集。

    萧远似有所感,猛然抬头,正对上了周谨那一双锐利的鹰目。

    周谨弯了弯眼睛,朝他举杯。

    萧远冲他呲了呲牙,有酒喝了不起啊?本状元一会儿可以喝御酒,才不稀罕你这一杯!

    一甲进士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可直接入翰林苑,不必下放为官。寻常人在翰林,少说也要熬上三年五载,可萧远算账实在厉害,户部尚书忍了半年,终究还是没忍住,直接把人拉到了户部当差。

    天生喜欢斤斤计较的萧远,到了户部简直如鱼得水,凭着过人的算账、抠门本事,五年就混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萧家起初每旬都会来信,萧远都按时回信,却只字不提回乡探亲,过年都是跟周谨在京城过的。慢慢的,萧家的来信便不那么频繁了。

    直到又一年春闱将至,萧远在下值的路上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堂兄。

    “恒之!”堂兄萧平快步迎了上来。

    萧远一愣,旋即想起来,这位落榜三次的堂兄,终于在第四次秋闱的时候中举,算算时间,恰好到京城。

    “父亲和母亲俱都来了,现下住在定远侯府。”堂兄拉着他便朝侯府走去,显然是专程在此等候的。

    萧远无法,纵使心中已经淡了,礼节却不可废,只得让书童回去知会周谨一声,说自己晚间不回去吃饭了。

    见萧远这般吩咐,堂兄不由得一愣:“恒之,可是成亲了?”

    “哪能啊!”萧远闻言,顿时哭笑不得,纵使自己已经凉了心,成亲这种大事还是会告知大伯的,怎么可能不声不响地就娶妻了。何况,被怀疑的对象,还是那样一个高壮的山贼。

    萧家举家搬到京城来,一则为了长子春闱,再则为了给屡考不中的次子谋前程,自然与定远侯一家走得近。定远侯看中萧远的人才,也有意与萧家拉近关系。

    萧远却是心中腻歪,文臣武将不宜深交,所以他打从一开始就远着定远侯一家。

    “恒之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不娶妻呢?”定远侯夫人问大伯母。

    大伯母闻音知雅,笑道:“都怪我,这些年离得远没法替远儿相看,京城又人生地不熟的,还得多仰仗夫人了。”

    定远侯夫人笑得很是满意。

    没过几日,因为萧远总不到定远侯府,大伯母身边的管事妈妈便领着媒人去寻萧远,一寻便寻到了周谨的酒馆。

    “少爷真是,叫奴婢一顿好找。”管事妈妈堆笑道。

    萧远用筷子戳了戳面前的菜肴,漫不经心道:“何事?”

    “是好事,”管事妈妈拉着媒人,“奴婢是奉太太之命……”话没说完,突然一顿,原本满脸的笑意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渐渐浓重的惊恐之色,仿佛活见了鬼!

    萧远微微蹙眉,回头,就见周谨正端着一盘刚出锅的鸡腿,不紧不慢地往这边走来。

    “这是我在赶考路上认识的兄弟,怎么,妈妈也识得?”萧远接过鸡腿,咬了一口,满脸好奇地问道。

    “不,不识得……”管事妈妈面如土色,未说两句,便拉着媒人匆匆地走了,连要给哪家小姐说亲都没来得及说出口。

    “都说过你长得这么丑别随便出来走,瞧瞧把人吓得。”萧远嘲笑他。

    周谨无奈地笑了笑,他就不信萧远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却也配合地只当不知:“萧大人已经官至侍郎,该从我这酒馆后院搬走了吧?”朝廷三品大员,住在一个只有两进的小院里,也难怪到现在还娶不到媳妇。

    “我就那三百两家当,都给你开酒楼了,哪有钱置宅子娶媳妇?”萧远表示,作为一个两袖清风的户部侍郎,他可是穷得叮当响。

    周谨忍笑,一本正经道:“没事,我有钱,已经在东城置了个三进的宅子……


    第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