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1/2)

作品:《一个腰很细的文官

    番外1?回忆杀

    皇帝还是个皇子时就见过李寻几次。听说李寻是少年状元,作为心气极高的皇子,他还是挺好奇的。好不容易见了面,却只看见个落落穆穆的年轻人抱了一捆老旧的书站在书架边,正把书一部一部摆放整齐。

    “不是少年状元吗?”他问近侍。

    近侍答道:“禀主子,这人心气太高,又不懂人情世故,方被发配到了这边。”

    他哦了一声,转身回去了。

    看似兴致缺缺毫不在意,但一回寝殿便将李寻的生平查了个彻底。

    少年状元,年幼成孤,个 xi_ng 孤僻,少与人往来。

    他想,这样的人怎么还能考上状元呢,他过的日子又是怎样的呢?

    他很清楚,这是与他不同的遭际人生。

    但在某些方面他们又出奇的相似。

    他作为皇子不屑与兄弟虚与委蛇,也因厌恶那口蜜腹剑的讨好而在宫中有自命清高的名声,没有后台便免不了被暗地里欺负。

    他的手腕在与那些人的周旋中逐渐锻炼出来,也再没有什么人敢与他作对,他已是储君之选,却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目不容尘。但显然他好奇的这个少年状元还保留着一派赤子之心,即便被人排挤,他也像一竿青竹似的,背脊挺得笔直,给人一种宁为玉碎的决绝。

    他仿佛从这个人被发配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自己幼年祈求他人援手的无助。

    可是没人能够帮他,他位卑懦弱的母妃告诉他,他必须自救。

    于是他自己爬出了泥沼。

    但他难道不希望有人拉他一把吗,哪怕自救是唯一的途径,他在内心深处也期待过也许会有一个人来拉他一把。

    可惜往事早已不能改变,他只能想,也许我可以拉他一把。

    接下来他就不能克制自己,每每特意绕到翰林院,谁也不惊扰,就偷偷看看李寻在干什么。

    中秋那日他惯常去了翰林院,不料才到门外便暴雨倾盆,他在廊下闲坐着,本以为李寻应当还在书库,谁知道看见他怀里抱着什么东西刚从外头跑过来。

    李寻从未见过他,不知道他的身份,自然也不晓得要行礼。在廊下休整了一番后,李寻才问道:“你也是翰林院的文臣吗?”

    他摇摇头,反问道:“你是翰林院的,为何是从外面跑进来?”

    李寻一愣,片刻后有些窘迫,却仍笑道:“听说新收了一些书,我好奇,所以跑去看看。”

    他一眼看见李寻怀里的简册和笔,揭穿道:“是去做记录吧?”

    李寻又是一愣,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再解释。

    但他如何不知,宫里这段时间哪收了书回来,这人恐怕是被戏弄了一番。

    两人不再说话,气氛也十分僵硬。李寻佯装看天,皇帝便打量他。

    因被雨淋湿,衣物紧贴肩背腰身,更显得他身形单薄。他越是想要表现出淡定自若和清高自傲的样子,反倒越让人心生不忍。

    他想道,心气再高又怎样,再不懂人情世故又怎样,若我是皇帝,定不会让他这么委屈。

    后来他当了皇帝,李寻就被调到了他身边。他没有说这些往事,刚刚登基的皇帝从李寻眼中看到的是一派陌生,便知道此人早已不记得那日雨后的相见。不过好在他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与之相处,于是他在这个人面前伸出自己的手,问他是否愿意做一个史官,做他身边的那个人。

    番外2

    李寻觉得皇帝越发奇怪了,自从两人说开了以后,皇帝就跟个二愣子一样,天天拽着他不放,可以说是很不要脸了。

    但是当着皇帝面他什么都没敢说,起居录上皇帝言行俨然绝世明君。暗地里什么样,外臣都不知道。皇帝通常都关上门来放飞自我,料定了李寻不会往实了记。

    李寻往往被欺负得非常惨,同时发现皇帝的温厚都是假象,那都是装出来的!可怜的是即便他通过身体力行知道了这一真相,也说不出来。

    比如某日夜里,皇帝很早就把奏章处理完毕,结束一日工作的李寻非常开心,迷迷糊糊地滚上自己的床榻,却被身后人直接压在锦被中。

    好不容易从被子里伸出头,又被皇帝强迫翻了个身,双手被压过头顶。居于上位的人直直亲了下来,一只手还拨开他衣襟往里探去。

    “杨潜!唔……放开!”

    皇帝佯装不闻,手下不停地去剥他衣服。

    李寻惊恐地捂住腰带:“你干嘛!


    第1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