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1/2)
作品:《一个腰很细的文官》
面色一沉,太医很有眼色地赶紧解释:“李大人在外头呆了一天一夜,伤口有些恶化,夜里可能会高烧,因此即便用人参吊着,这一夜高烧退不下也十分危险。”
皇帝一愣,下意识去看那些伤口,但伤口早就包扎好了,他也看不出什么,只能信任太医。
“那朕就留在这。”
太医一惊,呼道:“万万不可啊陛下,您的伤需要好好休养!”
皇帝皱眉,刚想斥责一句,却感觉一阵晕眩。
他后知后觉地看向肩上缠满的绷带,血已经渗透出来。那一片血色就像是对亡魂的警醒,如同告诉不知自己已死的亡魂真相,这片血迹也告诉以为自己已经痊愈的皇帝,他依旧受着伤。
皇帝茫然地感觉到身体上的疲惫,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判断出这种感觉是什么意思。他的头脑开始昏聩,虞统领的话和太医的劝告也听不进去,他死死地盯着躺在床上的李寻,忽然眼前一黑。
太医帐子里又是一阵混乱,还是虞统领让太医赶紧给皇帝换药。
太医心惊胆战地重又熬了药给皇帝送去,之后才安心开始准备处理李寻的伤口。
其他伤口倒是好包扎,但李寻肩膀上的那支箭入得太深,太医拔箭时战战兢兢,箭头带出的血肉染红了一片又一片按压伤口的绷带。
一盆一盆的血水换了出去,不知过了多久,太医才如释重负般吐了口气,嘱咐人去抓药熬药。
李寻被带回来时就有一些发热,一番折腾后被太医的药一激更是高烧不退。太医忙配了不同的药灌下去也不见效,眼看着病人气息越来越弱,太医只好赶紧去禀告虞统领。
前脚刚禀告完,皇帝后脚就冲了进来。
李寻躺在床上无声无息,高热使他脸上有了些血色,如回光返照的不祥预兆。
皇帝顾不得避嫌,一掀衣摆在榻边跪坐下来,伸手握住了李寻的手。他的手颤抖着,手心一片冷腻,竟分不清究竟是李寻的手更凉还是他的手更冷。
太医带着人进进出出地抓药熬药,修改了几次配方,最后只好加大药量,寄希望于猛药能有猛力。
就在这一片匆忙与嘈杂中,负责守卫的虞统领无意中看到皇帝低头凑近了李寻的脸颊,也许做了什么,但他只听到皇帝压抑的有些哽咽的声音:“我不能没有你……”
虞统领挑了挑眉,心想好像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皇室秘辛。
也许是李寻命不该绝,或者是太医的猛药真有了效果。到了黎明时,李寻的高热渐渐退了下去,此后就一直平静地躺着,再没有什么危急情况。
皇帝守了大半夜后终于被劝回去休息,可惜还没休息多久又开始了对人犯的审讯,虞统领全程跟随,心中也是十分佩服皇帝的耐力。
围场毕竟不是太医院,两天之后太医带来的应急药用得七七八八,皇帝考虑了太医的提议,决定立刻回宫。
李寻过了最危急的那夜,现在情况基本稳定,除了静养之外也没有别的特别有效的办法。至于静养,自然还是宫里更适合。
嗯……医学我不是很懂,虽然查了一点资料但是百度什么的大家都懂得,所以如果有哪里有问题大家一定要告诉我_(:3」∠)_
第17章
转眼间回到宫里已经有十数天,皇帝处理完了一批人,又把该论功行赏的赏了,现在就只剩下一个躺在太医院的李寻。
这么多天修养下来,李寻身上的伤口恢复得不错,一些小擦伤更是只留下了一点若有若无的疤痕,可惜人一直不醒。
皇帝处理完了政事就去了太医院,太医对此已经见怪不怪,日常禀报了情况后就退下了。
走进弥漫着药味的房间,李寻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脸上还是没什么血色。
他这一次可以算是元气大伤,捡回一条命算大幸,但对于皇帝来说,只要人还活着,他不在乎李寻还要睡多久。
照常给李寻检查了一下伤口处的绷带有没有渗血,确认那道最深的伤口恢复良好,皇帝才帮李寻将衣襟掩上。
他此前心惊胆战多日,李寻未找到时是惶惶难以终日,李寻找到后却伤重垂危他更是恨不得整日守在床前,非得亲眼看着他还有气息才敢把忐忑的心稍稍放平。
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他不敢再多求。
既然伤口无恙,皇帝便坐到床边开始例行讲述行程。
他之前就翻了那本被李寻撕成几份的起居录,意外从中发现了不少东西。
第9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