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温若寒的尸首是孟瑶收敛的,上面的诸多禁制也是孟瑶着手加上的,世人皆道孟瑶是惧怕温若寒的报复,我却觉得并非这么简单,三年时间,温若寒说不定真的提点了他不少,至少,从最后他能成功刺杀温若寒这件事来说,温若寒给予了他信任。

    从开始到现在,孟瑶的生活里一直都缺乏信任,也许在他心底某一处,曾有那么一瞬间是真的把温若寒当成师傅看的。

    只是这样他都没有动摇,看来他那时真的是决心要回到金氏。

    其实也很好理解,孟诗一生如同浮萍,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落叶归根,她尽所能的保护孟瑶的清白,不让孟瑶接触那些秦楼楚馆的逼仄事,也为他认祖归宗的路上铺下了一块砖,为他认祖归宗的想法埋下了一捧土。

    如果他堕落红尘,也许也不会那么坚定的想要回家。

    但他从淤泥中爬了出来,他还是干干净净的,他和金光善的其它儿子女儿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凭什么就要流落在外遭受世人的白眼?

    显然金光瑶是个乐于和天抗争的人,光是从勾栏之中干干净净的脱身,他就已经赢过一局了。

    我忽然看向了还对着药瓶发呆的蓝曦臣,也许,给了孟瑶信任的不止温若寒一个人。

    从不夜天城离开的时候,天色已经全暗了,不过有蓝曦臣走在身边我倒不是很怕,毕竟我打不过邪祟,难道泽芜君还打不过吗?

    时间过去太久远了,当年的痕迹也都在历史之中被磨灭了,不夜天城如今也会随着日落而变得黑暗,再也不是不夜之地了。

    回程的马车上,蓝曦臣也很沉默,似乎是想起了 Sh_e 日之征时的往事。

    忽然,他开口道:“ Sh_e 日之征时,好几次他给我传递信息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而且自他投身温氏之后就与我联系上了,我希望……白史官能把这些写进去。”

    我 M-o 了 M-o 腰间的真言玉令,点了点头。

    玉令在此,他可以选择不说,但说了的一定是真话。

    孟瑶是什么时候开始传递战报的,这是个关键点,如果是中后期才开始,那时温氏已显露出一些疲态,也许他是好峰随处改,见好就收,转投百家,若是起初就开始了,那说明他从进温氏就想好了,自己只是个卧底。

    这点对于描写正史的立场,也是至关重要。

    从世人的传言来说,成了金光瑶的孟瑶利用泽芜君的信任,窃取清心音和乱魄抄,杀了赤锋尊,又借着泽芜君的信任得到了蓝氏的扶持,建立了瞭望台。

    而金光瑶的结局也确实符合传闻,被泽芜君亲手当 X_io_ng 一剑,可我如今见蓝曦臣的反应,却觉得其中一定另有隐情,他是希望为金光瑶正名的。

    至少金光瑶不像是一个滥用别人信任和随意践踏别人的人,而身在皇家的我自然也明白,千座瞭望台,仅仅一个姑苏蓝氏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

    也许等我去了金氏,我会想的更明白些。

    我看着对面的蓝曦臣,忽然想起一件事。

    一年多前,我随着皇上微服私访,正逢黄河水患刚过,灾区民不聊生。

    一个眼睛亮晶晶的少年吸引了皇帝的注意,他一身破布,脸上也脏兮兮的,眼睛里却有着不服输的光芒,仿佛灾难也无法磨灭。

    皇帝给了他一块随身的玉佩,少年愣了愣,冲了冲手才接下来,又在浑身翻遍了口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最后是一路用干净的手捧着回去的。

    也许蓝曦臣对金光瑶来说,就是那块无暇的玉。

    金光瑶就是那个受灾的少年,翻遍全身也无法安置美玉,只能将其捧在手心。

    但玉是容易碎的,人也是容易变的。

    -TBC-

    老涣涣一路跟着史官,简直就是公开处刑噗……

    第五章 五、相知

    岐山到兰陵不算太远,宫廷御马皆是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一路紧赶慢赶过去左右也不过两三日。

    虽然蓝曦臣没怎么表露过,但我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所幸我是宫里出来公干的,吃穿用度和经费倒也不缺,不然怕是真的要怠慢这位仙门第一公子了。

    其实别说金光瑶对蓝曦臣青睐有加,这么个温文尔雅,长得好看,举止投足之间皆是风雅的世家公子放谁谁不喜欢呢?

    只是蓝曦臣常常发愣,只有同他聊起金光瑶的时候他的眼中才迸发出一些光彩,金光瑶身陨观音庙时还不到四


    第5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