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1/2)

作品:《我和父亲

    发话了,对我父亲抱怨着:“你说你养个田尊,这不是给添乱吗?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心疼,疼别人家的孩子。”

    “你疼别人家的孩子,不疼我。哇哇哇……”我借着母亲的气势继续撒野。最终是院子里围观了很多的人,母亲看我哭个不停,自己也哭了,抱着我回到了屋里。

    父亲也从此开始了对田尊的另行处置。处理办法是专程去了趟河北找田尊的父亲,想把田尊的问题给解决掉。结果父亲只是把田尊的父亲给揍了一顿就回来了。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也从此进入了紧张的局势。

    我和田尊都长大后,我们聊起这件事情,我和他说对不起,我小时候太调皮了,不懂事。但他说,他不是因为我伤到了他的自尊而哭泣。他和我说是因为他的父亲。因为看到我在父亲的呵护下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而他却有父亲也见不到。田尊为思念父亲而泣。

    (田尊为思念父亲而泣。真的是网友说的,殊途同归。后话不表。)

    今晚还是决定把遭骂的事情写出来,想睡觉的,就先睡觉吧。明天的早餐是重口味。先说好。不过,渴求大家也压抑一下自己,不要对我骂,留给我自己忏悔。

    我的上帝。原谅我。

    29

    过大年,放大炮,穿新衣,找钱要。对于我们70年代的小朋友来说,过年就这点爱好。当然,当地另一版本说出来就有点搞(过大年,放大炮,爷爷把着奶奶尿。奶奶尿得欻欻欻(读chua),爷爷笑得哈哈哈)有点低俗,但很搞笑,却也算是一片喜洋洋的欢乐。

    钙片哥哥的年过得可就不一般啦。嘿嘿,未说先得意一下。十岁,我已经在给全村的人家写春联啦。当然,春联都是父亲编的,我只负责执笔。想想看,是全村的人家哦。

    所以我一直感谢我的父亲,是他造就了今天的我。从我五岁开始,父亲就让我练习写毛笔字了。

    我临摹的字贴,出处也不是什么名家,但绝对是古人。是我的老祖宗们留下的《x氏家谱》的“修谱序”。这得感谢我的祖父了,文革时期,破“四旧”运动搞得如火如荼,祖父能把这么极具研究家世价值的家谱给传承保留下来,真是件不易的事。

    “修谱序”里字写得最好的当属康熙十四年一个叫庞世淳的人写的修谱序。那行书体写得是一流的霸道。六大书体,我独钟情于行书,理由也很简单,“行”就是“行走”的意思,它没有草书那么潦草(褒义是行云流水,呵呵),也不像楷书那样呆板(褒义是端正),如同做人,不可太呆板,但也不可太滑头。按照启功先生形容的,楷书是坐,行书是走,草书就是跑。我这没学会坐,就直接学走了,现在我也学会了跑,呵呵。但我终归是成不了名家。原因很简单,因为父亲不会写,他只懂得欣赏。但我从小就画啥像啥,这也是我多于父亲的唯一一个优点,他不得不佩服我。几年前,族人再次重修家谱,我有幸为《x氏家谱》写了序,这应该算是我书法领域里享受的最高待遇了。遗憾的是,我也还是替父亲执笔,悲哉悲哉。更为可悲的是,如今的我,依旧事业不成,上家谱写序,那可是名留千古啊,这也算是我给父亲带来的最高荣耀吧。

    我的书法,就是从这位并非我族的叫庞世淳(此人不知何许人也)的古人写的修谱序中照着猫画成虎中开始的。

    其中一句我写得尤为拿手,“以一人之身,今相见为路人。”最让我头疼的是这句“陶渊明云:‘同派分派,人易世疏,慨然寤嗤叹,念兹厥初。’则孝悌之心,可油然而兴矣。”这句有很多复杂比划字体,也牺牲了我好个春秋。如今,依旧不可超越之。

    父亲不光自己做对联,他还喜欢收集好的春联。那年,我就拿着父亲的《对联手抄本》和田尊一起,在村里的大队公社里,一天一天的给村人们写对联。免费的。但可以换来村人预先制办好的年货,都是吃的,什么鸡啊鱼啊鸭啊的肉。也算是做为对我的补偿。

    那时候,田尊主要负责帮我拆纸张,?

    那时候,田尊主要负责帮我拆纸张,他可是比我还得意呢,毕竟我都习惯了。一天下来,我的双手都是黑色的墨汁,而他的双手,是沾满了的红色。一回家,父亲按照每年的惯例,都会给我洗手。看在我和田尊配合融洽的分上,加上我站了一天,身体都疲倦了,父亲对我的这个待遇,我也就让田尊分享了。

    但这个年一过,我对田尊的恶作剧又开始了。

    30

    我村外有个山丘,上面有个石炮台。小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上去玩耍,但我从


    第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