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节(2/2)

作品:《假凤虚凰

“把这两条河比做我们正合适,要是离了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赵霁活了半辈子,没听他说过几句情话,受宠若惊地捂住 x_io_ng 口:“你这么说,我怀疑自己马上要死了,一个人的福气是有限的,不能这么奢侈。”

    商荣笑着拧他的嘴,结果自己的嘴也被他亲又红又肿,好似盖满了大红印章。

    温存搂抱时,赵霁在他耳边低声问:“我们接下来去哪儿呢?”

    “先回泉州吧,然后继续出海赚钱,等待朝廷再次北伐,届时定要收复幽云十六州。”

    “就这么办!”

    二人嬉笑着,手牵着手走向冉冉升起的红日,姿态与许多年前相比别无二致。

    峥嵘岁月,不负锦绣年华。漫道恩怨是非,使人摧折。爱恨情仇难理清,功过荣辱谁评说?倒不如,相对两忘机,醉花 yi-n 。谁写就,三生石?谁编织,红丝线?真良缘何妨,假凤虚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携手去,千万里风光览遍,尽逍遥。

    ---end---

    《假凤虚凰》后记

    写了一百三十多万字还是说点什么吧,这文一开始只计划写60万宇,但计划跟不上变化,一旦照着事先写好的大纲铺开,很快发现爆字数是必然的。我个人觉得我不太擅长写古风文,一是古风对文笔要求太高了,而这恰恰是我的短板,而且文中不能出现现代诃汇,导致能用的诃汇量缩减了l/3,比喻修辞手法也打了对折,时常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二是我文思很迟钝,手速也慢,读者看着轻描淡写的部分,在我已经是举轻若重了,所以写文的过程中用“险象环生”来形容也不为过。文字技巧不过关,我就只能扬长避短走简约流畅风格了,每次写文我会先以剧情为主快速写一遍,再从头通读把粗糙和过于口语化、白烂的地方改掉,填充一些“精致”的东西,比如如果对话太多,就穿插些动作、心理描写,合适的地方补一些议论。在描述的段落增加修辞,大场景一定要交代时间、环境、气氛等等,以上部分最好运用修辞,能帮文笔增增色。也是我做广播剧后期获得的额外收获吧。

    除文笔这个老大难问题以外困扰我盼还有剧情衔接问题,写文脑洞通常是灵光一现,如何将一线抽象的光捕捉具象到文字上真的很难。而要把一个个脑洞衔接起来更是难上加难,稍不注意就是散沙式的流水帐,因为读者的思路是连续的,要想保持读者的阅读快感,作者切记打断读者的思路。但


    第554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