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节(1/2)

作品:《染指河山

    自己是贺氏佳婿,风染也完全懵了。不过他看得出来,太皇太后分明是来维护自己的,一再地提及明媒正娶,三礼六聘,先帝良配,贺氏佳婿的皇夫身份,就是要让朝堂大臣,不敢对自己下手。因此,风染便乖顺地向太皇太后回道:“儿臣送母后回宫。”

    太皇太后在女官的扶持下,颤巍巍地坐起来,又向风贺响响道:“多跟你父皇学学,要顾着自己家的人!”又招招手,附在风贺响响耳边,低声道:“你有什么疑惑,想问你父亲,他有不肯说的,你来问奶奶。你父皇父亲的事,奶奶都知道喔。”风染就站在太皇太后身侧,再是附耳低语,凭风染的功力,听得一清二楚,顿时心头了然,猜测太皇太后态度忽然转变,应该是贺月把自己跟他的事,都告诉了太皇太后,才能赢得太皇太后的体谅支持。也知道太皇太后故意跟风贺响响这么说,是故意让自己听到,以释自己的疑惑。

    风染跟随太皇太后退入了后宫。朝堂上,风贺响响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好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该如何应对。大臣们正参劾风将军罪状,如火如荼地恳求诛杀权 ji_an ,难道被太皇太后这么一闹,众臣就退缩了?那也太没有面子了吧?

    正在这时,金銮殿外,御前护卫跑进来禀告,说隆安门外忽然围了几万成化城的百姓民众,把隆安门外挤得水 xi-e 不通。百姓民众声称听说朝堂大臣要请诛风大将军,百姓心头为风大将军抱打不平,自愿聚集在隆安门外,替风大将军请命。

    承乾帝和一众大臣,在金銮殿上,都隐隐能听见隆安门外传过来的喧闹嘈杂之声。风贺响响便叫宣几个带头的百姓进殿问话。

    带头的几个,显得很具有代表 xi_ng :一个须发花白,精神矍烁显得德高望重的老头儿,一个忠厚而不失知书达理的中年妇人,一个一脸横肉,显然是个练家子的江湖男人,一个年轻的斯斯文文的白丁士子。

    四人进殿,主要是那白丁士子回话,侃侃呈词,言说风大将军实乃是凤国开国之帝,是由风大将军在称帝期间,初定国号为“凤”,后成德帝归朝,才再定国号为“凤”,风大将军又率领凤军驱逐雾黑,一统凤梦,才有了如今的太平年景,只要百姓们辛勤劳作,不出几年,百姓生活富足,盛世可期。风大将军有大功于国,有大恩于民,朝堂上的大人们怎么能为自己私利私心,派系斗争,就谗言惑上,怂恿新帝杀父?让新帝背负不孝不义,昏聩懦弱的骂名?风大将军昔年或有过失,也请新帝看在风大将军功勋卓著和父子情份上,宽赦风大将军,让其颐养天年。

    第495章 小贺小月

    白丁士子回完了话,还拿出厚厚一摞陈情书递上,除了前面白丁士子面禀的话之外,下面是密密麻麻百姓们摁的手指印。百姓们会写字的签名,不会写字的摁指印,足足好几十张宣纸,摁着红彤彤的深深浅浅,大大小小,歪歪斜斜的各种指印,指印中间又夹杂着一些各样字体的签名,比当年太后搞出来的那份《劝进书》壮观太多了!

    风贺响响接到万民陈情书,松了口气,说,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民意!

    能站上朝堂的官吏,就没有一个是蠢人。从顾命大臣昨日散朝之后到昭德殿劝谏,企图裹挟皇帝诛杀权 ji_an ,到今天上朝朝议,前后还不到十二个时辰呢,朝堂上都还没有结果定论,大臣意图诛杀权 ji_an 的事怎么就在成化城里传开了?还“自发”组织了几万百姓摁了手印,又到隆安门外为权 ji_an 请命,大家都不用谋生了?

    再说,一直以来,武将都不怎么受百姓拥戴,因为武将总是在对敌军作战或镇压民乱,不仅不能给百姓带来实在的好处,代表的还是征兵,伤残和死亡。相对来说,文官,尤其是地方官吏,只要办一些实事,更容易得到一方百姓的爱戴。成化城这几万百姓,没道理放弃谋生,跑来给一个并没有为成化城做出过什么切实好处的武将请命,这太不合常理了。

    当即就有大臣指出其可疑之处,认为这所谓的万民请命,是有人在背后主使操纵,建议拿下四个带头的,细细审问。

    风贺响响脸一沉:“拿下带头的,隆安门外那几万百姓,你们去打发?!凭什么你们说的就是民心民意,隆安门外切切实实站着的几万百姓就不是民心民意了?”

    大臣之中,也很有一些心思通透之人,一听皇帝这口气,立即就猜到,那所谓的万民请命,就算不是皇帝授意组织的,至少也当知情,同时这也表明了皇帝想要保住风将军的态度。因此一些见机得快的大臣,便见风使舵,闭口不言。但也有一


    第57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